崔颢(?—?),唐代诗人。卞州(今河南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进士及第,官尚书司勋员外郎。他的诗早年多写闺情,轻薄浮艳,后来出塞去东北边地从军,边塞生活使他的诗忽变常体,情调高昂,雄浑奔放,健康充实,风骨凛然。《全唐诗》录其诗一卷,有著作《崔颢集》,并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黄鹤楼》是一首游览名胜之作,是崔颢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中进士后游览黄鹤楼时所写的。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远去,这里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只有悠悠的千载白云在空中飘浮不定。晴空朗朗,隔江远眺,汉阳的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也长得郁郁葱葱。夜色降临,哪里才是家乡呢?但见烟波浩渺,倍添愁思。
这首诗视野开阔,蕴含丰富。前四句写诗人登临黄鹤楼极目千里所见的壮观景色,从黄鹤楼的命名来由着手,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后四句是诗人俯瞰汉江引发的乡关之愁。其中五、六两句对仗精工,历来是写景的名句,诗人的乡愁在汉阳树和鹦鹉洲的衬托下进一步深浓。全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意境悠远。
诗中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所见到的壮阔景色,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格调优美,立意超迥,色彩鲜明,语言素朴,并将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历来博得诗家及论诗者的交口赞誉,公认为七律中的珍品,成为题咏黄鹤楼的绝唱,并被推崇为唐代七律的压卷之作。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所见到的汉阳绿树清晰、鹦鹉洲花草茂盛的一片明丽景色。诗句意境阔大,韵律优美,写景色彩鲜丽,真切自然,令人赏心悦目,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竞相媲美,双双闻名。
据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曾游览黄鹤楼,本打算题诗一首,待看到此诗后,慨然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搁笔而去。后来李白在游览凤凰台时模拟此诗格调并步其原韵写了《登金陵凤凰台》,与这首诗成为著名的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