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必考古诗词赠孟浩然了解古诗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1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第九站来到的,是湖北襄阳。在襄阳,李白遇见了很久没见的老朋友孟浩然。此时的孟浩然已值暮年,重逢旧友,心中自然无比舒畅。而李白面对自己一直敬仰的“偶像”,心中也充满了欢喜。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这个孟浩然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能够让诗仙李白都折服呢?在李白和孟浩然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还记得,我们前面在解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时候说到,李白是在安陆认识的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很多岁,在李白还未出名的时候,孟浩然就已经留下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样的名句,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大诗人。

面对如此优秀的前辈,李白一直心怀敬仰,也一直渴望能够面见“偶像”。在湖北襄阳游历的时候,李白听说孟浩然隐居在襄阳城东的鹿门山中,便打算专程去拜访。于是李白带着自己的诗作,来到了孟浩然家。孟浩然细细读罢,感受到面前这位年轻人过人的才情。两个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孟浩然自此也成为了李白的兄长、老师和朋友。三年后,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别,十二年后,两人又在襄阳重逢,尽管此时孟浩然已是暮年,但李白还是难掩心中对他的崇拜,于是便留下了这首《赠孟浩然》。

2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首句照应题目,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重。而这份敬重与仰慕的来源,就是孟浩然的“风流”。当然啦,古人所说的风流和现在意义上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卓越的文采和潇洒的气度。而孟浩然的高尚品格和才华能让李白钦佩,那么他的品格究竟高尚在什么地方呢,李白则在后两句为我们揭晓了这个答案。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年少的孟浩然不喜欢官位爵禄,年老之后的他更是直接隐居于山林,与松云相伴。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孟浩然的一生。“弃轩冕”和“卧松云”之间做了一个对比,表现出他的清高和淡泊。下一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孟浩然呢,喜欢在有月亮的夜晚饮酒,他喜欢花花草草、自然美景,而不愿效力君王。这句诗生动描写了孟浩然的隐居生活,月夜饮酒而醉的孟浩然,好像酒中的圣人,有着高尚的品格。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两句直接抒发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李白将孟浩然的品格比作高山,而这座山实在太过巍峨,李白也不知道该如何仰望,只能对孟浩然高尚的品质致敬。

3

好了,小朋友们,读完了这首诗,你们有没有非常好奇,为什么李白会这么崇拜孟浩然呢?

原因其实很好理解,李白对孟浩然的崇拜,来自于他和孟浩然共同的追求和志趣。作为诗坛前辈,孟浩然喜欢写田园诗歌,他和李白一样,都喜欢亲近自然山水,都有着豪放飘逸的气质。而早年的孟浩然心中也怀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才华来报效国家,这和李白此时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是很相似的。当然了,最令李白羡慕和折服的,还是孟浩然高洁的品质以及隐居世外的生活。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李白,也喜欢寻访隐士,更向往隐居的生活。可以说,孟浩然过上了李白想要的生活,自然也就成为了李白崇拜的对象了。

孟浩然是李白的朋友,也是李白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都学过哪些孟浩然的作品呢?快来评论区和我们互动分享吧!

在安陆居住的十年,正是李白不断寻求知音,不断推荐自己的十年。在种种努力无果后,李白准备举家搬离安陆,前往山东济宁投奔自己的亲戚。离开安陆后的李白,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吗?让我们跟着李白游中国,共同期待下一期的:泗水河边的依依惜别——小学必背古诗之送友人。

让我们下期再会!

#语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