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老帖重发
(三首)
(一)
挤挤挨挨得得来,遥闻乐奏古琴台。
荆吴形胜伯珵记;芳草晴川崔颢才。
细看楼形浑似鹤;高瞻帆影直如埃。
周瑜设宴群英集,谁主谁宾任尔猜。
-09-05.17:56作
-09-05.22:13改
(二)
凡事该来总得来,何妨大胆到前台。
问谁敬献杯中酒,邀我称量天下才。
吴帝戍楼曾抵敌;吕仙道骨不沾埃。
灌黄汤后涂黄鹤,漫把费祎踪迹猜。
-09-05.22:54
(三)
新址再无黄鹤来,当心难副致坍台。
拆迁岂少折腾术,伪古诚多刻鹄才。
内用钢筋真不搭,外通铁路易沾埃。
吕仙吴帝重游日,亦得莫名其妙猜。
-09-05.23:08
得得:象声字,马蹄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在黄鹤楼附近。
黄鹤楼得名据出自《报应录》。
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氏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周瑜设宴”,为易址重建的黄鹤楼壁画之一。
唐阎伯珵曾撰《黄鹤楼记》。
易地重建的黄鹤楼,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纯属仿古伪建筑。
帆影,孤帆远影。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吕仙、吴帝: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老黄鹤楼老黄鹤楼作为最出名的黄鹤楼,现在的建筑风格虽然保持了清末的风格,但已经远远不是当时的古董了。幸运的是,目前国内留存了一些百年前黄鹤楼的旧影,让我们知道古代黄鹤楼的形象。
新黄鹤楼新黄鹤楼易水村人《七律黄鹤楼》-发布时间:-9-38:27:08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峰岭。《极恩录》载,黄鹤楼原为辛氏酒肆,一道士为报千杯之恩,临行画鹤于壁,因鹤起舞助兴,宾客盈门。越十年,道士跨鹤而去;辛氏就地起楼,故名。新楼与原址黄鹄矶相去一里多地。全混凝土结构,临江而筑,登楼可瞰武汉三镇。年11月初登黄鹤楼,时该楼新建落成不久,游客如云。十六年过去,故地重游,高阁依旧,游人不减。
黄鹤因为道士来,腾空展翼上瑶台。
谪仙有景辞新作,崔颢无心露逸才。
故址缘何成大道,旧楼何处觅尘埃。
钢筋铁骨当今造,留与吾曹燕雀猜。
客家魂-发布时间:21:00:16
回复:
也步一个:
黄鹤无踪白鹤来,方家道士亦登台。
凭栏拟拍千重浪,破壁曾题万里才。
羽客何缘会俗客,征埃成阵落尘埃。
蜃楼西望烟波淼,莫教江郎彩笔猜。
=================================
快枪手。
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