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律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辞害意’。“
这是《红楼梦》中,香菱说格律诗的平仄太难学,具有反叛精神的林黛玉的看法。
首先强调一下,引文中的“一三五不论”是不符合事实的。
再说一下起承转合,在格律诗中:
起是起因。绝句中是第一句,律诗中是首联。
承是承接,承接上面那件事情和这件事的感情。绝句中是第二句,律诗中是颔联。
转是转接,转到别的方面。绝句中是第三句,律诗中是颈联。
合是总结,总结上面整首诗。绝句中是第四句,律诗中是尾联。
其中,律诗的颔联、颈联要对仗,所以黛玉说是”两副对子“。
那么,黛玉上面这段话对不对呢?
要分人。
黛玉的性格、天赋、修养,决定她可以不看格律就能写出很好的格律诗。作为才华一般的普通人,按照格律诗的平仄要求写,至少能够保证声韵上的和谐。
为什么后人学诗都学杜甫?那是因为杜甫是可以学的,他的成长经历证明:经过学习和打磨,经过人生阅历的丰富,格律诗是可以学得好的。
而李白的诗歌,个人特点非常明显,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都不是格律诗。他的格律诗很一般,比如这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格律诗中比较普通,还是仿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为什么李白的格律诗不突出?因为他自由奔放的个性,使得他不喜欢被格律束缚,一挥而就的古风更加适合他。
真正特别有才华的人,可以学古风,写古体诗,把自己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对于才华不是很突出的人,就一步步夯实基础,去写格律诗,慢慢把自己的境界积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