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扬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明.洪武.解缙)。初遇滕王阁,纯属偶然,那天闲来无事,郁闷出行,过“八一大桥”后,在赣江边溜达,看江波浩渺,沙鸥翔集,舟船点点,碧空如洗。倚栏而行,前面突然出现一雄伟楼阁,是一古建筑,庄严古朴,恢宏壮观,红绿相间,飞檐围廊,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数了一下,有六层之高,周旁也有数幢古建楼阁,比它底矮,更加显出它的突兀高耸,巍峨挺拔。汉白玉石栏围了一大圈,俨然形成了一个广场。
走到近旁,一看楼顶悬挂的匾额,上书“滕王阁”三个大字,才知这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岳阳楼”我都去过了,没想到在这里竟然偶遇了“滕王阁”,真是好巧,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因事先根本就不知道“滕王阁”就在南昌,还以为在江南地区的哪个地方。
登上几十级台阶,是一宽大的平台,“滕王阁”就建在这台基上。抬头仰望,六层阁楼上方有四个匾额,从下往上,分别是“瑰伟绝特”、“江山入座”、“东引瓯越”、“滕王阁”,看楼前简介:滕王阁正阁顶檐下的篮底牌匾“滕王阁”三个大字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书,由碑刻拓印放大镌刻而成;正阁三檐下的“东引瓯越”为唐代褚遂良的书法,出自“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描述的是豫章(古南昌名)的地理位置,东临瓯越(古越地,今浙江一带);正阁二檐下的“江山入座”系清顺治名臣兵部尚书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指登上滕王阁,江山一览无余;正阁一檐下的“瑰伟绝特”九龙匾被称作“天下第一狂草匾”,由唐代书法家怀素所写,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意为赞美滕王阁瑰丽、雄伟、奇绝、独特,因此滕王阁又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
入阁,门前红柱上悬挂一幅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毛主席生前手笔。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借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的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王阁盛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滕王阁据今有多年了,为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所建,李元婴初为山东滕州刺史,在滕州建一阁以供其游玩看戏,故名为“滕王阁”;后又到洪州(今南昌)做了督都,又建了一座“滕王阁”,就是现在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其后来又去了四川阆中做官,又建了一座滕王阁,全国一共有三个滕王阁,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江西南昌的这座。这座滕王阁是后来唐上元二年阎伯屿任洪州督都时重修滕王阁所建,王勃作了“滕王阁序”,至此,滕王阁蜚声四海,名闻天下。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唐上元二年,时任南昌督都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让人作一篇序,于是遍邀天下文人墨客与会,当时二十五岁的王勃少年天才,闻名遐迩,也在应邀之列,恰好王勃正欲去交趾(今越南)去探望被贬官的父亲,于是顺道乘船前往,遇风浪所阻,后在神风的帮助下,日行七百里,赶到了洪都(今南昌),与会的宾客都知道阎督都有意让他女婿露脸,为了巴结阎伯屿都推脱作不了序,而王勃年轻气盛,又不明就里不通人情世故,自告奋勇作序,阎督都看他年轻,不以为意,顾自与众宾客一边品尝美酒佳肴一边观赏歌舞戏曲,只是让下人随时禀报王勃写序情况。王勃写下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下人报知阎督都,阎伯屿不以为然,心想这太普通了,老生常谈。当下人禀报了王勃写的第二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阎督都变得重视了起来,再到后来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已由最初的不悦变成了欣喜,自此以后,滕王阁更加名闻天下,远近皆知,王勃也因此越发的出名了,可惜的是,第二年王勃从交趾(越南)返回南昌途中遇大风浪,船覆人亡了,英年早逝。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的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看完第一层,上了第二层,第二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壁画《人杰图》,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先秦至明末的八十位江西历代名人,人们所熟知的有:王安石、欧阳修、陶渊明等。旁边一厅墙壁上,挂着江西历朝历代的文武状元谱,据说江西历史上文状元数量为全国之最。上了第三层,是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在廊檐下有四幅金字匾额,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均为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中厅有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西大厅为“古宴厅”,西边梁枋挂一金匾,上书:“临江一阁独秀”,东墙上有铜浮雕《唐伎乐图》,画面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旁边一厅中陈列有唐代的编钟和青铜器。到了第四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壁画《地灵图》,集中反应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的精华。进入西厅,门楣上方悬挂“雄峙”金匾,西厅为“滕王阁竹刻楹联堂”。上得第五层,和第三层相似,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有四块金匾,内容均出自《滕王阁序》,正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东厅西墙上镶嵌了两幅巨型陶瓷壁画:《吹箫引凤图》和《西山待渡图》。中厅正中屏壁上,镶嵌着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铭文。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据说滕王李元婴还是个画家,他喜爱蝶,爱画蝶。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连底座平台算起,这里是第九层,故厅中有“九重天”匾额。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
登高凭栏,眺望四周,江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章江晓渡,山水之美,尽收眼底,想象着古人的俊采飞扬,风流雅事;近看赣江横流,水鸟翻飞,高楼如林,大桥如虹,公路如织,人车如流,一派城市繁华之景象。南昌、南昌,南方昌盛之地,真不愧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南重镇。
从下至上,仔仔细细把滕王阁看了个遍,不甚了解的地方就又转过去听一拨又一拨的旅游团队的导游讲解,我认真的做了笔记。下得楼来,又看了唐以来的历朝历代的诗文碑刻和书法作品,转悠了周围的建筑,看了地摊上的古玩和古钱币市场,临近傍晚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