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杭州有一个岳王庙,庙内正殿供奉有岳飞的坐像,上有岳飞手迹“还我河山”四个鎏金大字。岳飞墓园前有四尊跪坐的鉄像,是四个陷害岳飞的大奸臣: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每年到岳王庙瞻仰岳飞,唾弃奸臣的游客以数百万计,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岳飞率领岳家军在武昌驻扎七年,三次北伐均是从武昌出发,岳飞的王府遗址就在司门口。
杭州岳王庙正殿岳飞坐像(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杭州岳王庙秦桧夫铸铁跪像(图片来源网易新闻)绍兴四年(年),南宋朝廷派岳飞镇守鄂州(今武昌),任命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蕲春制置使,兼黄州、复州、汉阳、德安府制置使,将对抗金兵和伪齐的扰乱,收复失地,保护长江中游的重任都交给了岳飞。随即岳飞领军进驻鄂州,他的帅府就在武昌古城司门口北侧,老百姓称其为“岳王府”。
岳飞,字鹏举,今河南汤阴县人。北宋宜和四年(年)从军。他先后在张所、王彦,杜冗、宗泽等抗金将帅指挥下,转战南北,屡立战功,不断升迁,成为能征善战的著名将领,他率领的军队被人们称为“岳家军”。
绍兴四年,岳飞上疏皇帝,请求收复投降金朝的伪齐刘豫政权控制的数州,获得了批准,从而开始了他第一次北伐。同年三月,在湖北人民的支持下,岳飞从鄂州率军北上襄阳,刘豫派大将李成统兵50万迎战。首战郢州(今钟祥),岳飞亲自率众登上城头,占领全城,歼敌人。再战随州,活捉伪齐知州王嵩。接着岳家军在襄阳近郊击败伪齐军10万之众,乘胜追击,占领邓州。三战皆捷,不到三个月就收复襄阳等六州,取得了南宋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反攻的胜利。高宗赵构高兴之余,授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郢、荆、襄、谭州制置使等职,屯军鄂州,管辖、守卫范围达今河南、湖北、湖南地区,此后又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
蛇山东麓岳飞纪念园岳家军大败金兀术战斗雕像(图片来源百度图片)绍兴六年(年)七月,岳飞二次率兵北伐。由鄂州进驻襄阳,打击南侵的伪齐军,陆续收复了镇汝、卢氏、伊阳三县,接着收复长安县,夺得伪齐军战马万匹,粮万石,全分给当地军民。后乘胜长驱直入,攻入蔡州,焚毁伪齐刘豫政权的粮仓,击退了其三路进攻,擒获敌将领17人、士卒余人,战马余匹。刘豫因而被金人所废。岳飞凯旋鄂州后,即上奏朝廷:“宜乘废豫之时,捣其不备,长驱以取中原”。然而朝廷根本不理会他的建议,却加紧谋求与金人议和。岳飞多次上表,反对议和,直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待”;表达“唾手燕云,复仇报国”之志。无奈南宋昏君在大奸臣秦桧的蛊惑下,一心想议和,根本不采纳其意见。岳飞精忠报国的理想与处处受制的现实,使他心中无比愤慨。在这年秋季一个雨后的日子里,岳飞登上黄鹤楼,凭栏北望,想到国土沦陷,百姓流离,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不能伸展,悲愤不已,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满江红·写怀》成为爱国诗词的千古绝唱,充分表达了岳飞报效国家的意志和决心。
岳飞手书的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岳飞第三次由鄂州出师北伐开始于绍兴十年(年),这年六、七月间。岳飞率军在河南郾城、颖昌大破金兵主力部队,歼灭了金人最精锐的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收复了陈州、郑州、洛阳等河南中部广大地区;随即进军朱仙镇,距离原北宋京城汴京仅45里。中原大振,金人恐慌,连夜撤离汴京,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然而,正当岳飞准备乘胜直捣幽燕之际,主张投降的宋高宗和秦桧,一日内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鄂。岳飞万分愤慨悲泣,呼叫:“十年之力,毁于一旦!”中原百姓也拦马痛哭,声震四野。岳飞还师后,离鄂去绍兴复命。先是被解除军权兵职,后在绍兴十一年(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风波亭”,年仅39岁。
岳飞之死引起了鄂州居民的极大悲愤。荆湖北路的民众在岳飞被害之后,冒着杀头的危险,家家户户悬挂岳飞画像加以奉祀。20年后,鄂州的将士们联名上书南宋朝廷,要求为他们的故帅平反昭雪。宋孝宗乾道五年(年),朝廷终于为岳飞平反,生前的职衔全部恢复。宋孝宗追封岳飞为“鄂王”,并于次年“御赐”在鄂州城大东门内(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院内)建“岳王庙”,以宣扬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这是全国四大岳王庙中的第一座。鄂州人民每年都要到岳王庙祭祀岳飞。
岳飞在武昌七年,留下许多历史遗迹:当年司门口的岳王府,明代为湖北布政使署,清代为藩司衙门;中军营设在武昌城大东门外晒湖旁;马队驻扎在城内马蹄营;水军培训基地设在城外岳家嘴,城外洪山宝塔旁有岳飞亲自种下的“岳松”。今天,岳飞在武昌的遗迹仅存鼓楼洞上的“岳飞亭”和黄鹤楼碑林里的岳飞墨迹《调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碑刻。岳飞亭为年武汉抗日群众团体在清理倒塌的岳王庙时,从瓦砾中发现一尊明万历十年(年)四月镌刻的有岳武穆遗像和云南太和(今大理)人张翼先所撰四言像赞诗的青石碑,于是众人推举辛亥首义同志会的胡贽负责筹措资金,在蛇山中部、鼓楼洞山顶处建岳武穆遗像亭,置碑于亭中。亭额刻“岳武穆遗像亭”六字,为孔庆熙所题,其下石柱楹联为:“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
蛇山中段鼓楼洞山顶上的“岳武穆遗像亭”(图片来源百度)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黄鹤楼建造千年吉祥钟,将“南宋港市,岳飞抗金”作为一个画面,列入武汉历史上十件大事之一。在黄鹤楼公园东区,立有岳飞铜像,铜像净高6.3米,重16吨,表现岳飞扶鞍勒马,不忍举首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身边战马仿佛嘶啸,奋踢欲腾。铜雕背后有一组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现岳家军驰骋征战大败金兀术的场面。浮雕上镌刻有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铜雕旁矗立一方岳飞“还我河山”手迹石刻。
蛇山南麓岳飞纪念园岳飞铜雕像(图片来源百度图片)作者简介
刘翔,祖居武昌大堤口,年4月生于武昌宜孝巷。三岁上候补街郎家巷幼儿园,七岁进候补街小学,13岁分配到粮道街武汉市第33中学上初中。年留校任教师,年任文华中学校长。年调三道街武昌区教委任副主任。年调司门口武昌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副主任。年在中山路被选为武昌区政协副主席。年退休住积玉桥。年主编《武昌老地名·街巷地名篇》、《武昌老地名·人文地名篇》。一个生在武昌,学在武昌,工作在武昌,退休养老在武昌的老武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