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其中就有扬州,可见扬州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
在清代之前,扬州在中国的经济文化活动中一直占据非常高的地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都是古代诗人描述扬州,或对扬州的向往。
二十四桥明月夜
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也要在扬州停驻,观看扬州廋西湖等美景。然而,在清代的时候,扬州经济繁荣风光已经不再了。
扬州最风光的时候,管辖着扬州以南大片国土。在南宋之前,南方的中心就在扬州。随着宋朝南渡之后,杭州苏州等地方的经济开始迅速繁荣,扬州逐渐被这些地方比了下去。但因为盐业的发达,明朝的扬州依然是重要经济重镇。
那么,到了清代之后,扬州盐业依然风光,加之大运河漕运的重要关卡,扬州经济并不算太差,但相比之前的地位,扬州可谓衰落了。
直至今天,谈及扬州,主要是扬州三把刀,即修脚刀、菜刀、理发刀,还有扬州淮扬菜,旅游城市,其他的也就没有了,历史上的荣耀已经远离而去。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扬州十日”,还是经济转型不及时?
首先我们先聊聊扬州十日
对于扬州十日,大家都知道,是比南京大屠杀还要残忍的有组织大规模屠杀行为。关键问题是,还没人去谴责,在如今情况下,只能算是白死了。
如果有人说扬州衰败和“扬州十日”关系不大,因为后来扬州又恢复了,出现了“个园”等经典私家园林景观,扬州八怪等历史名人,来说明扬州经济文化的繁荣,那么这就有些无耻了。任何传承,无论是书籍、建筑、服装等蕴含的历史基因传承,都比不上人与人的传承,有师傅的教导比没有师傅的教导,更容易成才。当扬州被屠80万人之后,还能有多少传承留下来?
根据《扬州十日》史料记载,当时不论男女老少,都一概屠杀,多铎当时留了多个扬州美女,送给到了北京,给满洲权贵享受。其他的少数女子存活,为什么存活大家都知道,其他人基本都被杀了。
被杀的人中间,有小商贩,有读书人,手工业者,有各行各业的精英,被屠杀一空,指望大清夺得江山之后,就能恢复扬州的原有传承?经济文化活动就能复原?
古人说“扬州出美女”,后来扬州为何出不了多少美女呢?其实可以理解,之前都被杀光了,抢光了,说句不好听的话,“美种”都没了,还指望后来能出多少?
扬州三把刀
其次我们聊聊扬州经济转型
扬州遭遇浩劫之后,成为一片死城,只能从其他地方移民过去,好在当时长江南北地区,人口还算密集,所以不像四川,需要若干年移民,才能有人烟。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扬州还有两大支柱,即扬州盐业和大运河的漕运,对恢复扬州经济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扬州东面,有一座城市叫“盐城”,为何叫盐城,就是因为产盐。大运河不用说的,隋炀帝杨广为了来扬州看风光,特意修的,泽被后世多少朝代,却被骂的一塌糊涂。康熙乾隆2人共计12次下江南,就是通过大运河。
在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有大运河和盐业,扬州商人的日子还是挺好过的。但是洋人进入,盐业开始逐渐衰落,其他很多地方的盐业开始和扬州竞争。另外,后来海运逐渐取代漕运,也是对扬州的巨大打击。
在这一过程中,扬州父母官并没有意识到需要转型。结果直至今天,扬州城的地位只能算是三四线城市。虽然近年有所兴起,但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周边,扬州已经无法再恢复历史上的地位了。
扬州弹唱
回顾扬州历史,感到非常可惜,也感到十分痛心。记得年,阎崇年来扬州讲授大清皇帝的英明神武,感到很滑稽,难道扬州人需要接受这种英明神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