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襄阳人,襄阳籍,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晚唐文学家。孟浩然幼年就聪明好学,很得长辈的喜爱。王昌龄《全唐诗》中说:“孟浩然年二十而好学,三十岁追求功名,未中第,隐居田园。唐睿宗即位后,被召为太子宾客,厌恶官场,隐居鹿门山不仕。
一、诗风清丽,风格豪放
孟浩然的诗风清丽,风格豪放,尤以其诗最为典型。这主要得益于他“三年田园”生活经历和“不求闻达”的志趣所致。公元年(开元二十六年),孟浩然中举进士,被任命为襄阳令。然而第二年却因病辞官还乡。此后到永兴二年(年)春天离开襄阳。此后他因被排挤而自寻郁郁不得志,因此他有“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西辞凤阁空”等诗句。
1、孟浩然之诗中的“不求闻达”的志趣
孟浩然的诗多写乡居生活,以山水田园为中心,其田园生活有“三年田园居”、“无复闲人在”、“无为事人计”等诗句。孟浩然一生与田园为伴,不图功名,是一个清幽淡雅,淡泊无为的田园诗人。他常说:“吾不愿久居田园而为仕进,不愿久居山林而为隐逸。”(《山居秋暝》)他与田园的关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北山人》)他与山峦的关系是:“忽逢黄鹤楼,眼前直泻银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竹枝词·送孟浩然之广陵太守南归》)。
2、孟浩然的清丽之美
孟浩然的诗既清丽明快又含蓄蕴藉,给人一种无拘无束、如诗如画的美感。这样的美感使人产生共鸣,从而产生一种爱恋之情。尤其是他早期写的几首诗,如《赠裴少府》、《早发黄鹤楼》、《次韵黄鹤楼》等诗充满了清丽之美。从孟浩然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审美情趣的高尚。
二、代表作
孟浩然诗中最有名的是他的《除夜宿山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思既生,夜不能寐。”(《再送友人》)这首诗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写故乡的深重思念之情。他在诗中表明自己寄情山水、不事尘俗、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诗题《怀湖上》是一首七律:“故乡何处不思乡?乡思犹未息。乡思既久戍人何以堪?”表达了诗人留恋故乡、思乡怀才的真挚感情。这首诗借写故乡之情抒发对故乡和仕途失意所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故土亲人的深切怀念和留恋之情。
1、诗题
《怀湖上》为孟浩然游山阴时所作。这首诗以诗中的“乡”字为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乡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除夜宿山阴》、《再送友人》两诗是孟浩然被唐肃宗李亨征召为御史中丞时所作。这两首诗都是以一种极具特色的“独对独吟”的写法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孟浩然的这首诗在唐代被称为“孟诗”,流传很广,被称为“孟诗中的上品”。后人评价说:“王维是孟浩然之作之中最可称‘独’之”。
三、诗歌欣赏
《宿建德江上》(唐·孟浩然)浩气腾凌波,乾坤共仰视。超然台端,高卧青石上。松风送啸雁,我寄相思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首诗是作者应友人之邀前去襄阳建德江村游历时所作。诗中所写的襄阳胜景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表现了诗人豪迈不羁,向往自由、不愿依附权贵等情操。
1、作者
孟浩然(—),字浩然,汉族,河南南阳人,唐朝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哲学家。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年)。卒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年),享年六十五岁。曾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襄阳刺史等职。世称“孟襄阳”。
2、诗意
诗人写诗不像李白那样洒脱不羁,也不像杜甫那样慷慨激昂。这首诗从气势上看虽然也是很恢宏磅礴的诗;从气势上看虽然也很壮阔雄浑,但是这两句的气势很不一样:“浩气腾凌波,乾坤共仰视。松风送啸雁,我寄相思鸟。”在气势上和意象上都很豪放不羁。诗人写自己想要渡河,却被困在了江中,还被大雁飞来送去的思念之情给填满了。
3、赏析
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对仗,使这首诗的艺术形象更加丰富和丰满。诗人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江水的雄伟山河的壮丽,使这首诗显得雄壮和壮阔。从开头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从大江东去的远望,描写出壮阔的山河景物。颔联中两个“仰”字,不仅表现出诗人不愿依附权贵的决心,而且表现出诗人与朋友的友情。尾联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同样是写出了北方严寒的自然环境中的美景,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描写的景色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