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11月22日,我们迎来小雪
/小雪有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虹为彩虹,也可以理解为下雨的意思。
也就是说进入小雪节气,降水的形式
逐渐从雨变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
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二候天腾地降
这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念。
天为阳地为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
阴阳不再相交,天地间自然一片死寂。
这实际上是古人对气候和生命的一种认识。
三候闭塞成冬
如果说立冬意味着进入了冬天的门槛,
那么小雪可以说意味着冬天正式到来了。
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难熬得多,
天地间不见鸟兽,人们在播种完最后一茬
冬小麦之后,也纷纷躲在屋里开始过冬了。
所谓“闭塞成冬”,正是此意。
小雪的习俗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
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
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
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
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
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
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
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
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
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
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
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
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
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劝君再登黄鹤楼,俯瞰长江水,
江水汤汤,与君同销万古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