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常见体裁,起源于南北朝,至盛唐时逐渐成熟定型。七言律诗格律要求极为严密,必须由八句组成、每句七字,两句一联,其中分颔联和颈联还要求对仗工整,因此中间两联也往往形成千古绝句。根据大家的建议,我把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以图文形式合集成册,以专栏形式展示给大家,方便大家观赏、下载、互相学习,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诗精品,喜爱这首诗的人非常多。李白是天才诗人,具备绝顶诗词天赋,但当李白登临黄鹤楼时,却不能尽情驰志赋诗,原因是崔颢的《黄鹤楼》已经先一步题诗在上,李白感觉自己无法超越,“眼前有景道不得”说的就是他的这种心思。因此,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时,“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执着地写出了能够与《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通常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双峰并立,同为登临怀古诗歌双璧而流芳千古。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透过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呼吸乃至历史的脉搏跳动。李白这首诗以气夺人,从容自在,浩然雄伟,艺术特点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如果一定要和崔颢的《黄鹤楼》比较的话,我觉得李白诗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意旨更为深远。
我自己翻译的译文如下,请大家斧正:
凤凰台上曾经有过凤凰悠游,
凤凰早已离去只留下江水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掩盖了荒凉小径,
晋代的那些王族早就变成荒冢古丘。
三山在云雾中隐现如落天外,
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悠悠浮云总在遮蔽太阳的光辉,
登高看不见长安城,怎不让人平添愁绪。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草书书法欣赏1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