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一位诗人在武汉写了首诗,被后人称

导语

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使得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武汉,这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可能从来也没有想到,会在辞旧迎新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闻名天下。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别名“江城”。历史上的武汉,可谓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民国时期的武汉尤为繁盛,被称赞为东方芝加哥。在这里涌现出了众多的历史名人,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还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直至今日,依然是我们挖掘不尽的文化宝藏。

作诗一首,流芳百世

在历史上,位于武汉的黄鹤楼可以说是享誉全国,属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年前,一个诗人来到武汉,悠悠地登上了黄鹤楼,为黄鹤楼赋诗一首,笔力精妙绝伦,被誉为盛唐七律之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没错,这首诗就是唐代崔颢所写的《黄鹤楼》,是凭吊历史、思念家乡、睹物思情的佳作。诗中前四句怀古登楼,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美好景色,后四句写莅临黄鹤楼的所思所想。诗的韵律虽然并非十分规整,但音节起承转合,读起来颇为流畅。全诗信手拈来,一气呵成,艺术方面出神入化,为历代所推崇的珍稀作品。许多文学评论家都拿此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提并论,并列分享“盛唐七律之首”的历史美誉。

盛世唐朝,吊古怀乡

这首诗是作者逆旅还乡、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上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近在眼前,思乡之情愈加迫切,故提笔写就了这首满腹乡愁的作品。相对于杜甫那首诗中的悲苦,崔颢的这首诗更加富有盛唐气息。无论是诗歌修辞的运用,还是境界的辽远,抑或是思绪的表达,无一不见盛唐的独特气质。

诗歌的前两联,接连使用三个“黄鹤”,把经典的名胜古迹与动听的神话传说完美融合。此处诗人以“黄鹤”之名,更多地表达了其心中凭吊古迹、思念家乡的惆怅。往日的仙人已乘黄鹤远去,此地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离开后再也没有归来,千万年来只有飘忽的白云。

寓情于景,祝福武汉

登上黄鹤楼,可以望见江边的景色,汉阳晴川阁的碧树依旧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此情此景,借着大自然独特的感染力,诗人的吊古之情在心中弥散开来。目睹大自然四季变换的永恒,作者内心深深觉得,人类在永远的时空中不过沧海一粟。

时至黄昏,何处才是我的家乡呢?唯有江面的烟云飘渺使人怅惘。日暮之时的乡关在诗人心中点起了一座温暖的灯火,情绪由愁闷渐渐转向希望,浓厚的思乡之情占据心间。在看烟波江上暮霭沉沉,只留下一份淡淡的哀愁。

崔颢的《黄鹤楼》充斥着盛唐的气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武汉曾经的辉煌历史。千年沧海桑田,武汉依旧岿然不动,如今遇到艰难险阻,势必会更加顽强,灾难之后,必然会安然无恙。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