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望海潮》北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首词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首先是给杭州来个GPS地理定位和历史定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地处东南,在北宋属于两浙路,下辖二府十二州,属于东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三吴指吴兴郡、吴郡、会稽郡,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杭州的邻居城市苏州也属于两浙路,为吴郡。“钱塘”本来是指钱塘县,这里是从俗以钱塘代指杭州了。从秦朝开始就设置了钱塘县,汉魏隋唐都叫钱塘县,五代的时候吴越王建都杭州,所以,杭州真的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风景名胜繁多、“自古繁华”的国际化大都会了。精确定位之后,柳永就开始直接描绘北宋时期的杭州到底有多繁华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桥不是普通的桥,是“画桥”,也就是有图画装饰的桥梁,简直美轮美奂。“参差十万人家”,“参差”这个词用得尤其形象,杭州依山傍水,依山的建筑高低不齐,像《西湖老人繁胜录》有这样的描述:“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迭迭,观宇楼台参差如花落仙宫。”“十万人家”当然只是泛指,事实上,杭州当时的常住人口远远不止十万户,但“十万人家”已经足够让我们认定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了。说完人口,就该说说杭州的自然环境了。“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堤”当然就是指西湖上的白堤、小新堤等,后来苏轼还修筑了苏堤,因为堤边往往多沙路,所以词中才会说“云树绕堤沙”。至于“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毫无疑问是指壮观的钱塘潮了。钱塘江水面壮阔,仿佛“天堑无涯”,而钱塘潮堪称天下之奇观,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是欣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机。潮儿就以这个来互相攀比,看谁的水性最好。当年的杭州人到底有多富裕呢?听听柳永的描述吧:“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说的是杭州的集市上到处陈列着珠宝金玉,光彩夺目,家家户户都有堆积如山的昂贵丝绸。看来杭州人不仅有钱,而且还爱炫富哈。词的上片写到这里,一个美轮美奂的杭州就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下阕起句即点出西湖清景,“重湖”说的是几个湖堤将西湖分隔成了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重重叠叠的大山小山,“重湖叠巘清嘉”是描述湖山全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概括西湖的四季风光了,秋天的桂花、夏天的荷花,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致。“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就是刻画人与自然的和谐了,无论是晴天还是夜晚,昼夜笙歌的游人,悠闲的钓鱼老翁和采莲的调皮小孩,也把西湖点缀得热闹无比。一阕《望海潮》就仿若一副壮美的图画,或纵横奔腾,或清徐舒缓,流光溢彩,一一展开在读者的眼前,令人目不暇接又心驰神往,的确是描写城市风光的诗词典范。1、钱塘江水面壮阔,钱塘潮堪称天下之奇观,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是欣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机。据《梦粱录》记载,每年八月,是钱塘江潮水最盛的时候,从八月十一开始,去观潮的人流就开始络绎不绝,“倾城而出,车马纷纷”,怒涛拍岸,如同霜雪沸腾,人声鼎沸,一直到八月二十日才渐渐平息下来。2、这首《望海潮》是一首投赠词,是柳永专门写了呈献给杭州太守孙沔。孙沔比柳永小十来岁,三十年前孙沔还未曾发达之时,曾和柳永一见如故,为布衣之交。如今一别三十年,孙沔年近花甲,柳永也已是68岁的老人,年轻时代的好友到暮年再聚,自然是感慨至深。只是当初分别时两人身份相差无几,如今却是天壤之别:一个贵为地方高官,政绩卓著,富贵风流。另一个却是几十年来沉沦下僚,为生计而到处奔波,只能担任一些无足轻重的低微官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骆宾王《在狱咏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杂诗》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渡汉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张旭《桃花溪》
贺知章《回乡偶书》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二》
张九龄《感遇其四》
张九龄《感遇其七》
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王翰《凉州词》
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之涣《凉州词/出塞》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宿建德江》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春晓》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王湾《次北固山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卢照邻《元日述怀》
孟浩然《留别王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早寒有怀》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李颀《古从军行》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送魏万之京》
李颀《古意》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琴歌》
李白《长干行》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崔颢《长干行》
崔颢《行经华阴》
崔颢《黄鹤楼》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祖咏《终南望余雪》
祖咏《望蓟门》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金昌绪《春怨》
王昌龄《闺怨》
王昌龄《春宫曲》
王昌龄《长信怨》
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塞下曲》
王昌龄《采莲曲》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王维《杂诗(其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洛阳女儿行》
王维《桃源行》
王维《青溪》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送别》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老将行》
王维《汉江临泛》
王维《终南山》
王维《过香积寺》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西施咏》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鹿柴》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竹里馆》
王维《山中送别》
王维《相思》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赠郭给事》
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王维《少年行》
王维《使至塞上》
杜牧《清明》
王维《息夫人》
王维《秋夜曲》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送友人》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将进酒》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