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一年中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官任尚书司勋员外郎。早年所作之诗,情致浮艳。后游览山川,从军东北边塞,诗风转为雄浑豪宕。天宝十三年卒。《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黄鹤楼》是崔颢的代表作品。
黄鹤楼,故址在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造,此楼巍峨壮丽,气势磅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多登临此楼,歌诗咏赋。据说,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远山近水,感触伤怀,诗兴起发,磨得墨浓,蘸得笔饱,正欲挥毫题诗,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朗读一遍,连声说好,然后搁下了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从此,‘‘崔颢题诗,李白搁笔。’’这句话便传扬开来。下面解析《黄鹤楼》。
诗仙李白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先写出了黄鹤楼名字的来历,给黄鹤楼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原来这儿住着一只美丽的黄鹤。很久以前,有位仙人驾鹤远去,现在这儿只留下黄鹤楼了。黄鹤楼虽然雄伟壮观,但它只是一个空壳,黄鹤、仙人已经远去,表现了诗人对黄鹤、仙人的怀念;黄鹤、仙人是自由、幸福的一种像征,寓意现实社会混浊、腐败、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空余’’二字道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多么希望黄鹤能再飞回来啊!抬头望天,只有那千年飘浮不定的白云在空中荡荡悠悠着,哪有黄鹤的影子。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希望现实社会能够变得祥和安宁,希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前边这四句诗,虽然不合格律,多处违规或者犯忌,但是‘‘不以词害意’’,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因此这四句话传唱千年而不衰。
白天,晴空万里,长江大川和汉阳城的树木都显得格外分明,就连那远处鹦鹉洲上的荗盛的花草,也看得清清楚楚。一派美丽的风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长江大河虽然还是奔腾不息,向东流去,可是江面上烟雾笼罩,一片茫然。远处的美丽风景已模糊不清。烟雾笼罩,一片茫然,令人忧愁。忧愁社会一片茫然,混沌不清,前途不明;忧愁自己心怀报国之志,却不能施展才华,该何去可从,心中一片茫然。傍晚时分,倦鸟归巢,游子回家,思妇盼归,我该什么时候回家呢?向远望去,一片茫然,我的家乡在哪儿呢?
白天风景如画,傍晚一片茫然,寓意时过境迁,江河日下。此时,知道黄鹤不返的原因了:黄鹤在的时候,天气晴朗,社会祥和;而现在,一片茫然,社会混沌。
诗人崔颢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通过怀古思乡,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忧愁社会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上下一体,反映了黄鹤楼的古今变化,表达了诗人登楼时的寂寞忧愁。
提示:个人浅见,敬请评论!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