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是盛唐时候的著名诗人,他同王维、王昌龄齐名。他在当时的盛名和广泛流传的诗歌数量,甚至超过了王维、李白、王昌龄和杜甫等人。
但唐代以后,崔颢的名气就渐渐的下降。到了乾隆二十九年(年)编纂的《唐诗三百首》中,就只选取了他的这首《黄鹤楼》和两首乐府《长干行》。
所以,后世人们总觉得他的诗词和名气,不如王维、孟浩然、岑参等人。
崔颢的诗词之所以在后来的文集收录中减少,名气不如盛唐的时候,皆缘由旧版《词源》和《新唐书》中对他“有文无行”和“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记载。
而其实不然。
崔颢少年得名,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为时论所蜚,早年的诗作确实流于浅薄。而后来他离开长安,游于山川和边塞后,诗作风格就变得宽广而雄厚。
这首诗就是崔颢在还乡途中逗留在武昌时所作。他登上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此更加的迫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题于黄鹤楼墙壁上。
这首《黄鹤楼》不仅成为了崔颢的成名之作,更成为了传世之作。《唐诗三百首》更是将这首诗列为了七律之首。可见崔颢的才名也非浪得虚名。
后来,李白和杜甫到黄鹤楼游玩。李白看楼上楼下的风景顿时诗兴大发想要赋诗一首,可看到崔颢题在墙壁上的诗后,不禁连连称绝。
于是他也提笔写下一首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来有人在黄鹤楼的东侧,又修建了一个亭子,名曰“李白搁笔亭”,来说明这事的真实性。
#助我上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