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标建筑,国家5A级景区,70元的门

自小读过不少古诗,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于黄鹤楼这个名字也是从古诗中读到的,可以说是先知道黄鹤楼,后知道武汉这座城市。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所以这次去武汉,看一看黄鹤楼成了我的一个执念。

黄鹤楼据说是始建于三国时代,那时候是作为孙吴的瞭望台存在的。直到盛唐之时,纷纷扰扰四百余年的中华大地回到了大一统的局面,黄鹤楼的功能逐渐的改变,成了一座酒楼,也成了当时文人墨客的打卡地,留下了不少的传世名诗。

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网上也有很多的说法,有说是因山得名,蛇山原名黄鹄山,“鹄”的古音通“鹤”,所以也就有了这个名字。

还有一个由来就有意思了,是听一个载我的出租车司机大哥说的:古时候有个饭馆,东西好吃但是生意一直不好。有一天一个道士经过这里,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两只鹤,这两只灵动的鹤为餐馆带来了不少的生意,饭馆也越发红火了起来。十年后道士回到了这个地方,吹起笛子引鹤飞升而去。为了纪念这个道士,店主建造了这个黄鹤楼。“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黄色的鹤的,为什么叫黄鹤楼呢?那是因为鹤是用橘子皮画的,如果用石灰石画那就叫白鹤楼了。”想起当时司机师傅谈笑的样子,还是有些忍俊不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的这首诗想来也是记述了黄鹤楼得名的由来。传说终究只是传说,权当一个饭后的谈资就好。

岁月悠悠,在这千百年间黄鹤楼经历了无数次的损毁和重建,现在看到的黄鹤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黄鹤楼的旧址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南端江畔的位置,老楼是清顺治年间建造的,于光绪年间损毁,现在的新楼离旧址近1公里距离。仿造顺治时期的黄鹤楼修建,只不过当年是三层如今修成了五层。

司机师傅说黄鹤楼当年就是一个茶楼,是文人墨客喝茶聚会的场所,而现在黄鹤楼成了景区,连同周围的山水形成了一个收费的公园。笔者只是在周围逛了一下,没有买门票进去参观。因为笔者去的时候是下午17:00多了,已经快到公园关门的时间。也因为在听到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以后,笔者实在提不起买门票进去参观的兴趣。

看黄鹤楼介绍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国运昌则楼运盛”,看到现在的黄鹤楼建造的如此恢弘,多少也能有一些感悟吧。不知道黄鹤楼回归到以前的功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