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木乙木(纪星羽)
历史悠久的中国,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更有许多中华文化瑰宝,包括但不限于自古留下的许多著名楼阁。武汉黄鹤楼与岳阳楼和滕王阁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的其他七大楼是:山西永济鹳雀楼、山东烟台蓬莱阁、云南昆明大观楼、江苏南京阅江楼、湖南长沙天心阁、陕西西安钟鼓楼、浙江宁波天一阁。
黄鹤楼始建距今的年间,屡毁屡建。演变成如今“游必于是”的观赏楼之后,人们似乎早已忘了它最初只是三国时期东吴夏口城角用于瞭望守戍的“军事楼”。
北宋至解放初期,黄鹤楼曾是道教名山圣地,吕洞宾曾在此传道、修行、教化。
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目前的黄鹤楼重建于蛇山峰岭,距其原址(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约一公里。黄鹤楼与古琴台和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长江旁的黄鹤楼留下诗词名句。
唐代开元年间进士崔颢(官至太仆寺丞)的《黄鹤楼》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是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时的即景生情、脱口而出、一气呵成之诗。虽然并未严格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但是全诗自然且有意境,让李白见之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即便格律诗也贵在自然。译文如下:
昔日仙人(吕洞宾)已乘驾黄鹤飞走了,此处仅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走后就再也没有返回,千年以来仅见悠悠的白云在阳光照耀之下的那些汉阳树木让人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覆盖着一片碧绿的芳草。天色已晚,在此眺望远方,可是,故乡在哪里呢?只见眼前这一片雾霭笼罩着江面,给人们带来深深的忧愁思绪。
毛主席曾作《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曾留给您怎样的记忆呢?欢迎在文末评论区留言或讨论。
(本文为笔者原创文章,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