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朗诵者:杭州市嘉绿苑小学六年级宓思琪同学,特此鸣谢!
黄鹤楼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下为主人在读诗中的点滴想法,定有值得商榷之处,请一笑置之,或请留言厉声批评!
崔颢,也许是唐朝诗人中的一位独特的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大体都是“有才无行”四字,说崔颢好饮酒,好赌博,好美色,缺少士大夫的君子本色。但个人总觉得这评价有些偏颇。对一个人的评价是需要纵观其人一生的,年少时的一些私行又如何能盖棺定论呢?况且又有哪个少年不轻狂呢?
事件始末至于事件始末大体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听说崔颢的名气,便邀请崔颢到家中做客,年轻的崔颢估计没有想太多,写了一首“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的所谓闺房诗,惹恼了以正人君子著称的李北海,大骂崔颢“小儿无礼。”然后大概是被直接赶了出去,不再理睬。
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从此崔颢的前程尽失,连《唐书》中都对他描述极为简略,甚至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虽说他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但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只得远离京城,浪迹江湖长达二十年之久。
不过正是这二十年的江湖游历,让诗人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风骨凛然。这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对于我们后世的读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黄鹤楼的故事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关于黄鹤楼的由来,神话中说古时武昌蛇山上有座酒楼,老板姓辛,乐善好施,但酒楼却生意惨淡。某日来了位衣衫褴褛的道士,辛老板见其可怜便热情招待了他。道士为感谢辛老板用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此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便会从墙中出来,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十年后道士重来,骑鹤而走,此时身为富商的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座,取名为“黄鹤楼”。
《黄鹤楼》一诗被后世收录于《唐诗三百首》,属于七绝第一首。传说李白游山玩水时喜欢到处题诗。这一日,他登上黄鹤楼,被身边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忽见墙上崔颢的题诗,连连赞叹同时也连连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据说这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边上有个叫丁十八的少年因此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捶不碎的。"李白辩解说:"我早就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这个煞有介事的故事自然是传说而已,不过却当真说明了这首《黄鹤楼》影响之大!
诗意简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江天相接的景色在白云的衬托愈显宏大;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是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以及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夕阳西下,夜幕来临,鸟儿归巢,船儿归航,然而浪迹天涯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
诗图合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