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水讲故事。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首,这是当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的离别诗。之所以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首诗,是因为最近小编经历了一些事情,让小编想起了自己一年多之前大学毕业,当时送别舍友时候的心情,想起了李白的这首诗,所以想把它分享给大家。送别诗在古诗中应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材了,而且古代的交通、通讯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便捷,亲人好友离别也更加的令人伤怀。

▲诗意画

尤其是有些文人墨客真的非常的喜欢游山玩水,自然分别的次数也就真的很多了。就比如,我们今天的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据说,李白一生游走的足迹遍布18个省份,游览了80多座名山。大家想象一下,古代的那种交通条件,你就知道有多厉害了。所以李白的作品中就有很多的送别诗,比如,《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送杨山人归崇山》“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等等。这都是李白的几首比较著名的送别诗。而且这其中的送别地点都是不一样的。有安徽皖南、湖北武昌、湖北宜都、白鹿原等等。

▲诗意画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唯一比较遗憾的是,有关它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送别对象都已经不太有清楚的记载,有几种说法也都无法得到证实。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来品读这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送友人》,全诗内容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意画

整首诗从整体上感知,写出了离别的大气象,虽有一点送别的苍凉之感,但却丝毫没有半分扭捏缠绵之感。诗的第一句,开篇就引导的就是一种广阔的境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从山水等景物和空间方位着笔。青山、白水的状态是“横”(形状)与“绕”(流势),再加上北与东两个方位词。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将这一场送别置于青山绿水之下,一开始拉开了视野,完全脱离局限于描述内心伤感的局限。诗的第二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在此地我们分别,就像一蓬无根的茅草那样随风远去,不知何时有归程。这里作者表示分别前后的情形,突出的是此地一别,顷刻天涯的惆怅心绪。但却表现了一种男子汉的凌然气概。

▲诗意画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两句都是被人历来称道的佳句。前面一句,‘浮云、落日’、‘游子、古人’分别对仗,还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情有景,把抽象的感情寓于具象的景物之中,更加具有感染力。离别后,游子就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难觅行踪。此时的两个人,就像太阳舍不得下山那样,不忍分别而去。最后一句,即使不忍终究还是要离开,所以索性干脆一点,就这样挥挥手,转头离去吧。可是连马儿也因离开而悲鸣长嘶,那离人的黯然销魂更是不言而喻了。

▲诗意画

在这首诗中,诗人脱离离别时的缠绵悱恻之感,借景借物来表达感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别马、孤蓬,仿佛天地间一切事物都能别诗人借来表达不舍之情。以情寓景,以景抒情。描绘出来的是一种景色恬淡而不阴沉,感情浓烈而不伤感的情感氛围。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乐观豁达的态度。

参考文献:

《唐诗解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