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清渭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JSL创作

白癜风忌嘴吗 http://m.39.net/disease/a_5984335.html

清渭楼曾叫“咸阳东楼”、“秦楼”、“咸阳楼”,位于咸阳市区的渭河北岸,一直被誉为“西北第一名楼”。相传,此楼始建于秦代,历经近千年的风雨沧桑,迭有兴废,尽管楼址多次移位,后来的面目已非当初,但它却一直跟随着咸阳县城走,跟随着咸阳古渡走,始终矗立在渭河岸边。

清渭楼有兴有废,明清时期不断修葺,年前后被彻底拆除。到了年10月开始重建,年12月崭新的清渭楼正式落成,它又以它瑰伟绝特的雄姿重现于世。

如今,作为清渭楼美术博物馆,这里成为咸阳湖边的标志性建筑。虽然老的清渭楼已经荡然无存,但是新的清渭楼气势更加雄伟,雕梁画栋,巍然矗立。

此楼高51米,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巨大的台基东西长米,南北长89米,内部也有空间。台基上的主体建筑为明清风格,斗拱飞檐,菱花隔扇,柔和绚丽。

清渭楼是古都咸阳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原本叫做“咸阳东楼”,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楼因诗而名,诗因楼而传;诗与楼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清渭楼其所以能流传千古,与历朝历代的文人对它的吟咏是分不开的。

清渭古楼不复存在,历史上歌咏清渭楼的诗篇有幸能流传至今,自然是古都咸阳的一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值得珍视和利用的。

唐代诗人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黄孝先重修此楼,将其更名为“清渭楼”,并且留下了为后人反复吟诵的名诗《留题清渭楼》:“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为官落得官下隐,爱山不得山中游。朝看暮看山更好,古人今人空自老。天生定分不可移,白云悠悠寄怀抱。”

北宋以后,历经千年风雨,清渭楼多次移位,但它一直跟随着咸阳县城走,跟随着咸阳古渡走,始终矗立在渭河岸边,记录着咸阳的发展史。

年至年,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来陕西考察文物古迹时,拍摄的“咸阳古渡”照片上,东门外的清渭楼一目了然;抗日战争时期,因咸阳古渡运输繁盛,清渭楼被渡船管理部门使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咸阳水文站办公之地。

上个世纪90年代,清渭楼依然存在,楼前设有精雕的木栏杆和木格门,三间后殿内绘有《三国演义》故事壁画。年2月,咸阳市人民政府将清渭楼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单位,可惜当时清渭楼没有被公布为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年渭阳东路拓宽的时候,清渭楼被拆除了。

清渭楼千百年来,巍然屹立于渭河岸边、渡口之旁,是世事兴衰、朝代更替的历史见证,其所以能留存下来,证明了它在人们心中影响的深远。而且,即便是毁了也要重建,哪怕是几毁几建,这不但体现了民族的一种凝聚力,也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进入21世纪,清渭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重现于咸阳古渡渡口,不仅能继承和光大咸阳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而且能更加丰富咸阳古渡的景观,促进咸阳旅游产业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