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最具武汉精神的建筑,疫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武汉,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本想在今年去武汉赏樱花,却因为这件事,暂时作罢。当前的武汉,疫情确实比较严重,但纵观中国历史,又何止发生过一次这样疫情呢?历史上那么多的疫情,最终不都被我们战胜了吗?中华民族不依旧生生不息吗?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这场疫情也很快就会过去的。

因为武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曾多次坐火车途经武汉,当火车停靠在武汉市时抬头就能看见雄伟的黄鹤楼,但真正去武汉游玩,也曾只有过一次。本来计划今年去武汉游玩,看样子计划不得不推迟了,但等到疫情过去,我依然会再去武汉转转,因为那里有我想去看的风景,因为我喜欢武汉这座城市。

喜欢武汉,是因为黄鹤楼。不要告诉我这个黄鹤楼早已不是古时候的黄鹤楼了。这个我懂,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历史建筑都是近现代重新修建的,因为战争等原因,一些古建筑也无法保留至今。但我依然觉得黄鹤楼是去武汉必不可少的一站,毕竟无论是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是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都让人对武汉的黄鹤楼难以割舍。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都层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文章,岳阳楼有《岳阳楼记》,滕王阁有《滕王阁序》,而黄鹤楼的经典就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东吴时期修建的黄鹤楼,历经千年风雨,如今早已不是昔日的黄鹤楼,但是黄鹤楼所流传的千古诗句和佳话却流传至今。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风景名胜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它的造型是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整个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楼的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整个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作为武汉的5A景区,黄鹤楼经常被游客吐槽,毕竟这是一个新建的楼,它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去武汉,又特别想去黄鹤楼,这就有点像海南的天涯海角,明知道是几几块石头,还依然想去,关键还是情结。黄鹤楼在武汉非常醒目,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黄鹤楼为何会有这样一个称呼?说法有好几种,一说是因为原楼修建的位置在黄鹄矶上,而后人把“鹄”读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最终愣是把它读成了黄鹤楼,这个说法虽然简单,但感觉可信度较高。还有一种,则带有一些神话色彩,据说当年在此处有一个妇女辛氏开了一个酒店,一位道士到她酒店来吃饭,却没钱结账,这位辛氏不仅没收钱,还赠了他很多酒水,道士为了感谢她的这一举动,在走之前,就在酒店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鹤,并告诉辛氏说,等客人在酒店喝的高兴的时候,这只鹤能飞下来起舞助兴。

没想到,事情果然如此,后来辛氏的酒店宾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过了十年,这位道士又来到酒店,只见他取笛吹奏,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这才知道,帮助她的居然是一位神仙,于是她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神仙,便在此处盖起一座楼,取名叫做“黄鹤楼”。这个故事虽然带有极强的神话色彩,但它所反映出的内容却让人觉得很温暖。

因为历史原因,黄鹤楼从修建后就多次被毁,多次重建,其中最厉害的还数明清,重修次数就达到了10余次,最近的一次是在同治时期,只可惜也被战争所破坏。现在人们能看到的黄鹤楼,并不是在选址上修建的,这是为何呢?这和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有关系,因为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需要占用占用黄鹤楼的旧址,所以在后来年重建黄鹤楼时,就重新进行了选址。后来选定的新址距离旧址也不是很远,也就米左右。年10月,黄鹤楼重新开始修建,历时四年,年6月落成,新修建的黄鹤楼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黄鹤楼。

由于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成为了武汉非常靓丽的一张名片。登上黄鹤楼,远远望去,武汉三镇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长江滚滚的向东流淌着,鹦鹉洲横在江的中间。武汉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之上。由望着滔滔长江,不得不让人由衷感叹,历史浩如烟海,在这长河之中,多少文人墨客曾登上黄鹤楼,又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而黄鹤楼,也见证着历史的兴衰,见证着王朝的更替,千年以后,它依然屹立在这里,俯瞰着烟波浩渺的滚滚长江,俯瞰着武汉历史上发生的一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当我再一次登上黄鹤楼,相信我一定能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武汉,因为武汉不仅有屡毁屡建的黄鹤楼,更有不屈不挠的武汉人!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