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座古建筑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有楚天

汉阳之旅,最喜欢的一处景点,一座建筑,莫过于是那“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晴川阁。

它与黄鹤楼、古琴台为“武汉三大名胜”之一,并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的长江流域之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景观。

晴川阁的名气虽不及长江南岸的黄鹤楼,也没有“天下江山第一阁“的盛誉,但它却以“楚天第一名楼”将我深深吸引。

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令这“天下江山第一楼”名扬天下,传颂古今。

此诗中的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又使另一座古建独领风骚,“晴川阁”之名取自此诗。

每逢汉阳,必来此处走一走,看一看,不论是立于龟山之巅遥望,还是漫步在江滩仰望,抑或者是深入其中近观,这座古朴、典雅的阁楼充满诗情画意。

不由赞叹大江大湖大武汉的魄力之外,充满细腻与阴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相关图文和视频)。

但不论是“远、近或深入”,对于这座建筑我仍是看不够,也没有完全看清,这不仅是对其历史文化的一知半解,也是缺乏视角层次。

二月春的武汉,仿佛是迎来了初夏之气候,阳光甚好、蓝天甚净,市民在江滩上放起了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新明丽的画面中,是古朴纯真的春日之游。但高鼎(清代诗人)估计不会想到,除了纸鸢,还有一架无人机,不,好几架。

航拍晴川阁,是我预备已久的计划。

趁着春风得意,我不由是被它所惊艳,尤其是华灯初上,“江北”的“楚天第一名楼”可媲美“江南”的“天下江山第一楼”。

它位于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据记载,这座临而立的楼阁是当时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所增建。

它虽与禹稷行宫、铁门关形成一个晴川阁景区,但在这三大主体建筑中,晴川阁深入人心。许多未曾来过武汉或者是晴川阁的网友,对它并不陌生。

每当我在社交平台分享相关图片的时候,总会看到网友留言这么一句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不得不说,崔颢实在太厉害了,也难怪李白会嫉妒他呢。

今天的晴川阁是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年重建,占地平方米,高17.5米,它面朝万里长江,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

虽然我无法用无人机将黄鹤楼与晴川阁拍在同一画面中,但江南江北,这楼阁对峙的场景,却已在我的视野中。

它们互为衬托,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蔚为壮观。

此处华中地区的大武汉,作为中国经济的地理中心,它了融合南北之风情,既得“阳刚之气”,也得“阴柔之美”。

城市的包容与多元化令这里的风景充满丰富多彩,也正是如此,我第一次参观晴川阁的时候,便不由想到了“江南园林”。

暮色苍茫,华灯初上,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的晴川阁顿时犹如琼楼玉宇,即便是不远处的龟山电视塔以它高耸入云的气势,也难夺晴川阁的光彩。

其整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

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圆柱,两层飞檐四角铜铃,大脊两端有龙形饰物,朱漆彩绘,沉醉迷人。

我一边操控着无人机,一边发出惊叹声,思索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它的美。

只见它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

说实话,若来武汉旅游,除了登黄鹤楼,也得来看看晴川阁,才算是完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