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流?从古代就有人爱好名山大川,也有喜欢水波荡漾,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样。对于诗仙李白来说,风流是孟浩然潇洒的风度和卓尔不群的才华,所以他才会赋诗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对孟浩然他也是欣赏到极致。但对于诗圣杜甫来说,风流是宋玉那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心系苍天的志向,所以他才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那么对于书圣王羲之的来说呢?风流是率真,也是一生痴迷,还是自由不羁的情怀,是“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著名的书法大家,史称为书圣的——王羲之。
一、名门望族大家风范
王羲之出生在东晋时期,他可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的很。先不说祖先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也不说从曾祖是“卧冰求鲤”的“孝圣”王祥,就说现在的伯父王导,那也是为东晋王朝能够偏安江南立下汗马功劳的肱骨之臣,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马”是指皇帝司马氏,可见王家权势之盛。
不仅仅他拥有一个高贵的门户,更是因为他拥有了当时最好的资源。话说,有资源就成功了一小半。他的父亲王旷深爱书法,即使当时社会动荡,举家逃亡。他爹也要把东汉书法家的蔡邕的名作《笔论》随身携带,以供参考。虽然他在王羲之八岁时不幸遇难,但是他仍然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在当时全国文明的书法大师卫夫人,就是他的姨妈。后来卫夫人从他七岁的时候就在旁边辅导他书法,他在卫夫人身边学习,大有增益。
小编觉得王羲之出生在这样是书法大家,自然是人们眼中的幸运儿。可是那个年代十分动荡叫人不安,这样如此的家庭也是十分不幸的。
好景不长,在王羲之小时候,那时候整个北方几乎已经被胡人控制,他的伯父王导和王敦保着司马睿南渡长江,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琅琊王氏,举家南迁。
小编觉得正是江南的和平与美景,给了王羲之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那时,这些由北方来的王家和谢家子弟在秦淮河南岸一条窄窄的巷子里进进出出,就像是他们高大的屋檐下飞来飞去的燕子。他们谈吐有礼、举止温文尔雅,他们手里拿着成卷的书,身上穿着代表贵族身份的深色衣服,南方人把它称作“乌衣巷”。而王羲之,也开始了他“墨香飘入红尘里,乌衣巷中画风流”的传奇人生。
二、率性而为乐得其所
王羲之在江南过得开心自在,后来在这里成家立业,妻子也是朝中大臣郗太尉
的女儿,不仅仅酷爱书法,而且貌若天仙。对王羲之也是十分迁就。要不然王羲之怎么如此任性,给自己的七个儿子起名,里面都带有一个“之”字,分别是: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
这种不按世俗起名字的方式,以至于很多后世人都误以为名气很大的王羲之和王献之是兄弟。王羲之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最为偏爱“之”字。小编觉得一则这个字据说是他们家族信道教的字符,二则因为这个字像是他最爱的大白鹅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姿态。
还有一件‘书成换鹅’,小编觉得也能体现出王羲之的率性而为,风流之质。这件事后来还被世人广为传颂。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王羲之在淮河边游玩,突然看到一群昂首阔步的大白鹅,从容有序的从岸上走进水中,它们悠闲地昂着头,用红红的小脚掌划着水,长长的脖子弯出迷人的弧度,这引起了王羲之的注意,他看呆了,连忙问起鹅的主人是哪位?结果是附近山上的道士,他说坚决不买。除非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王羲之为了得到这群迷人的鹅,二话不说,大笔一挥抄完了《道德经》,然后心满意足开开心心的赶着这群鹅回家了。
小编觉得王羲之有如此成就,他的执着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光有执着也不可能如此成功,他的洒脱、淡然,闲庭自若;也是成就了他的风格。基础有了再加上风格才能有如此成就。他的兰亭集序也是世人惊叹不已!
生存于天地万物之间,原本就占尽风流;而珍视生命的人生态度,则更是一种亘古不变的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