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这些诗,你真的读懂了吗

今天,大诗兄来给大家讲大诗仙。唐朝的诗人,后人给他们封了很多绰号,比如“诗魔”“诗鬼”“诗狂”“诗痴”之类——你们爱怎么封就怎么封。但是,诗仙有且只有一个,就是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出生在遥远的中亚碎叶城,也有说是在四川江油。这都不重要,反正,诗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诗仙的诗并不难懂,他并不弄一些虚头巴脑的花样。他写诗,就像我们说话一样,明白晓畅,但是,“我为什么就写不出来呢”?这就是人和仙的差距。诗仙流传下来的诗很多,有些很长,比如《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小学生不要着急,这些你们今后都会慢慢读到。而大诗兄这里给大家介绍的,都是五言或七言诗,是“基本款”,你应该知道。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实,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是这么写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根据专家考证,这个版本也许更加接近原创。我们熟悉的那个版本,是后代人“集体创作”修改的,感觉更加朗朗上口,所以流传更广。改得好。李白要是知道后人帮他这么改,也会点头同意的。李白喜欢壮游,他就像一个“背包客”,经常住在经济型客店里。这是一个深秋,李白住在龙门客栈二楼的“天字一号”房间里。他倚窗望出去,月出东山,清辉照人间。月光洒在木床前的木地板上,就像下了一层霜。想家了。想念家乡的月光,还有故乡的云。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大诗兄看到过一首《题峰顶寺》,作者也是李白,诗是这么写的: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夜宿山寺》,难道也是后人“润色”过的?也许。但不论如何,我们必须尊重李白的首创。李白游历四方,随遇而安。有客店住客店,没客店住寺院。其实,在中国古代,寺庙、道观这些宗教场所,经常充当旅店的角色。峰顶寺,当然就是山寺喽,夜宿这里,秉烛登塔。登上峰顶之塔顶,感觉就像在上海金茂大厦的户外步道,恐高哇!星星仿佛就在头顶,伸手就能摸到;仙人好像就在身边,不敢大声喧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白帝城,在长江三峡边上的高山上。三国时期,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打了败仗、一病不起,在这里向诸葛亮托孤刘阿斗。唐朝安史之乱,李白投靠错了一位亲王,差点被流放夜郎国,还好被赦免。李白拿到特赦令,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好了伤疤忘了痛,从这里坐船出发,向下游的江陵驶去。江陵,是今天的湖北荆州。三峡,山高谷深,浪涛湍急。小学生做应用题都知道,船的顺流速度等于船的静水速度加水的流速。所以,你别看这条小船是人力驾驶,快着哩!一千里的路程,只要一天时间,这并不太夸张。三峡一带,素来有猿猴,听说猿啼的声音很凄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对于这一点,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就有记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朋友、同样是大诗人的孟浩然。那真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年代!黄鹤楼,在今天的湖北武昌,长江南岸。黄鹤楼号称江南“四大名楼”(其他三座是岳阳楼、滕王阁、谢眺楼),唐朝的很多诗人在那里留下绝美诗篇,比如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烟花三月,孟浩然要从黄鹤楼顺流而下,去往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联结着当时乃至现在中国最富庶的几个地区——巴蜀、江汉、江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人们都说“水可载舟”,大江,惟其深广,载得动如许多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船只。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位于今天的江西九江,那时候的九江叫做浔阳。白居易有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说的就是那一带。至少从唐朝开始,庐山就已经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避暑胜地。海拔高、植被丰富、水量充沛,把庐山打造成了天然的、巨大的“空调房”。所以,虽然是“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好像还蛮毒辣的;但是,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轰轰轰的水声震耳欲聋,水花飞溅,带来劈头盖脸的凉意。水雾折射出紫色的光线,小小的彩虹若隐若现。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大瀑布,比如北美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南美的伊瓜苏大瀑布、非洲的维多利亚大瀑布,还有我们中国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它们可能比庐山瀑布更宏伟壮观,更惊心动魄,但是,没有得到李白赞美的瀑布,是不是不够HIGH?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从这一篇开始,要连续介绍几篇李白在皖南写作的诗歌。秋浦在哪里?在今天安徽长江南岸的池州一带。李白曾经在那里游历,一口气写了十七篇《秋浦歌》,这就叫组诗。十七首《秋浦歌》,几乎篇篇有人有景物,偏偏流传最广的这一篇,仿佛内心独白。“白发三千丈”,夸张不?李白还有“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些诗句,都是夸张,极度夸张,这是他屡试不爽的笔法。白发有多长,愁绪就有多长。曹操曾经写过一首《短歌行》,里面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李白自己也写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忧思真的像丝线、像头发、像水流,难以斩断哪!“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朝时候还没有玻璃镜子,大多是铜镜,其实看得不大真切。大男人照镜子,一般我们都会说他臭美。但李白不是,他是发现自己的头发白了,白得像秋天的霜一样;发现自己的容颜憔悴,就像秋霜打过的茄子……他发愁什么呢?我们并不知道。不要去打扰他,你也无法劝慰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在今天的皖南泾县。据说,当李白在皖南游历的时候,隐居乡野的汪伦仰慕李白,邀请李白去桃花潭,说那里有“万家酒店,十里桃花”。李白一听,二话不说就跟了过去。结果一看,只有一家酒店,主人姓万;桃花岭在城外十里的地方,附近有一座桃花潭。这真是:只许你李白夸张,不许人家汪伦夸张?我们不要过于较真,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假。不论如何,汪伦与李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李白在乡间民宿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李白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他总要“在路上”。当离别时分,汪伦踏歌相送。踏歌,就是一边拍掌、踏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大诗兄觉得,今天日本的一些所谓“和风”表演,似乎有些踏歌遗风?其实,与其叫“和风”,不如叫“唐风”更准确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没有交代自己和汪伦的情绪、表情。大诗兄觉得,他们不会是泪眼婆娑的,不会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他们肯定都是豁达之人,都是深情而坦荡的汉子。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芜湖,夹长江对峙。长江在这一带呈现南北走向,东边(南岸)的山叫做博望,不是《三国演义》里的博望坡;西边(北岸)的叫做梁山,也不是《水浒传》里的梁山。江山如画。两座山峰相对而出,如同两扇巨大的船闸;碧绿的江水从此流过,因为山石的约束,江水卷起巨大的漩涡;日头在东,一叶孤舟逆流而上,目光所及,就是摄影中逆光的效果——只见帆船的轮廓,还有日光透过白帆的斑驳光影。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位于当时的江南宁国府,就是今天的皖南宁国市。听说,只有三百多米高,也许叫“小丘”更合适些?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诗仙说你是山,你就堪比珠穆朗玛峰。李白说:我想静静。于是他一个人跑到敬亭山上去,独坐,静静。极目远望,鸟儿飞出了视线;白云也像我一样孤独、闲适,不急不慢地变幻出苍狗、白马、飞龙的形状。郁郁葱葱的青山,几个时辰也看不够;青山面对青莲居士,只有无言的包容。感觉整个人被掏空了?不对,不是“掏空”,是“放空”。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说:要有酒,于是人间有了酒。

兰陵,在今天的山东南部,李白也曾在那一带游历。兰陵出产的美酒,清澈无滓,色泽橙黄,正像晶莹的天然琥珀。

“郁金香”,应该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种荷兰国花,而是说美酒散发出“郁金”一样的香气。郁金,是一种传统中药,四川等地有产。

郁金

  李白是个矛盾的人。

  无比清醒的时候,他会说“低头思故乡”;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时候,他会说“不知何处是他乡”。

  你说,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呢?我也不知道。

来源:大诗兄说(ID:dashixiongshuo)

监制: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郑雪婧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