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什么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说起黄鹤楼,许多人立马想到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前者怀古念乡,后者赠别友人,不一样的感情,一样流芳千古。

两首诗都是殿堂级别的佳作,难分伯仲。至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被评为千古丽句,三叶草认为原因主要有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黄鹤楼自身的名楼效应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唐永泰元年已具规模,因诗人崔颢一首《登黄鹤楼》而声名大噪。

这首《登黄鹤楼》到底有多好?后人甚至将其推崇为七律之最,连酷爱题诗词的李白也只能叹息:“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段佳话让《登黄鹤楼》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也让黄鹤楼名满天下。以致于后来李白写出“故人西辞黄鹤楼”时,读者理所应当将其拿来与崔颢的诗比较,加上太白自身的名气,诗火起来不成问题。

2.盛唐风貌凝于一句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当时正是开元盛世,三月的扬州将美与繁荣完美结合。扬州城里,春风十里,杨柳堆烟,花团锦簇、薄薄的日光笼着绣户珠帘,穿着五颜六色绸缎衣裳的行人漫步在街市上,宛然一幅动态的盛世江山图。

仅仅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清丽明快的诗句,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这无边的扬州画卷。好友要离开了,可他去的是浪漫繁华的扬州,似乎便没那么伤感了,诗人甚至还有点羡慕与向往。

3.浪漫的情深义重

李白与孟浩然相识时,正值青春年华,而比他大十多岁的孟浩然已名满天下。知己间的惺惺相惜,无关年龄与名望。高山流水,有一人足矣。他们一起登高望远,饮酒作诗,谈古论今,不亦乐乎。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之情可见一斑,众多的赠答诗更是见证了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李白是浪漫的诗人,更是感情丰富的诗人,当挚友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但他并不会无语凝噎,也没有缠绵悱恻。

友人的小舟渐去渐远渐模糊,只剩下一个小点,最终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久久伫立,不肯离去。他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愿他一切平安。

全诗中没有一个“友情”“不舍”字眼,全在描绘景色,但字字珠玑,从“故人西辞黄鹤楼”就开始积蓄感情,最后喷涌而出,大气浪漫,与一般的送别诗词风格全然不同,令人眼前一亮。

名楼、美景加上深厚的友情,都浓缩在短短四句中。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这样的诗句,成为千古丽句还需要理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