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去品一首唐诗
读书,一首诗歌便会让你回味无穷。在那浩瀚星海的夜空中,那耀眼的群星里,必有一颗是唐诗。那么什么是唐诗呢?唐诗是唐朝诗歌的通称,也泛指唐朝诗人写的诗,唐代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今天的儿童也能出口便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类朗朗上口的诗歌。唐诗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成就和影响力是无可以比拟的,促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唐代经济发达,政治清明,音乐、美术、书法、工艺等艺术昌盛,是唐诗繁荣的前提条件,此外,唐代有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诗人的禁忌很少,他们可以直接批评权贵和朝廷,甚至宫中幽怨和官场丑闻,这些也是可以被诗人作为诗歌的题材,这样一来呢,诗人少了束缚,佳作自然也就多了起来了。唐代时期社会层面的状态,人们的生活细节片段,在诗歌中充分体现,在当我们读唐诗的时候,可以领略它的艺术魅力,有歌颂家国、有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有书写人生悲欢,感受诗人带给我们的诗情人生,更是可以通过诗歌从中感受会到唐朝时代精神的折射,甚是能够从诗人的笔下回望唐朝。那么,我们怎样去读一首唐诗,在我看来,可以在读的基础上更深入个层的去感受它,应该是去品读它。唐诗的形式
唐诗的形式丰富多彩、推陈出新,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和乐府的传统,而且还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在继承前代五言、七言古诗的基础上,还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扩展五、七言形式的运用范围,创造了独具风格优美整齐的近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古体诗,是一种诗歌体裁,格律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古体诗有四、五、六、七言和杂言体等形式。五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五言乐府诗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一种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我们主要分享唐代时期较为流行的近体诗类型:绝句和律诗。绝句有四句组成,常见的有五言(简称五绝)和七言(简称七绝);律诗,八句为定格,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我们分享常见的类型五律和七律。五言绝句:二十个字,别小看这仅有的二十个字,在诗人的笔下,他便能展现出一幅幅各式各样的画面,能传达种种真切的情感和意境。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一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五言律诗:通俗地说五言八句共四十个字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七言律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个字。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言律诗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歌的赏析
上片断我们大概了解了一首诗的样式,那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去读唐诗呢,有的诗是有丰富的情感,思想的价值,有的诗画面感直逼人眼前,正如苏轼在品王维的作品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得便是如此吧。关于写祖国河山诗的赏析
如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为:夕阳傍着远山西坠,黄河向东海奔流。若要看尽千里风光,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诗的题目为《登鹳雀楼》因常有鹳雀停留在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楼有三层,向前可瞻望中条山,向下可以俯瞰黄河。这首诗写登楼放眼所见的莽苍的中条山在夕阳中的壮丽景象和黄河奔腾入海的磅礴气势,其浩瀚壮阔、雄浑苍茫的大境界已经足以震撼心灵,一幅大好山河图叫人眼界全开。但诗人并未就此固步自封,而是说要“更上一层楼”,才能穷其千里目。不仅衬出在写景之外,更有未写之景在,而且将楼之高形容到极致。全诗仅仅二十字,却有尺幅千里之势,又透出平易而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通过此诗,让人感受到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无限进取的精神面貌。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曲》,是唐乐府《近代曲辞》名。诗译文为:葡萄酒,倒满了夜光杯,正要畅饮,却闻琵琶声起,催我上马出征。如果我醉倒在沙场,你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有几人能活着返回!凉州即今甘肃武威。本诗描写了在慌寒艰苦的边地,军中盛宴欢饮的场面。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华丽优美,宛如大幕缓缓拉开,就见葡萄美酒盛满夜光玉石杯,一派豪华盛宴,令人惊喜和兴奋。“欲饮琵琶马上催”用欲饮两字,进一步渲染了激昂的情怀,让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沸腾起来,也展现了将士们的豪爽与热情。但,边塞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往往是矛盾而复杂的,此诗三四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认为今宵纵情豪饮,不过是于百死中姑且作片时之乐,其豪迈旷达之语,更让人不胜沉痛。也认为它并非悲伤之情,席间的劝酒之词,“醉卧沙场”四字不仅表现了豪放开朗的情感,更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明快热烈的壮志豪情。关于写人生悲欢诗的赏析
送别,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段旅程,古时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与朋友之间一旦离别,何日方能重逢难以预料,短则数载难以相见,长则几十年音讯全无,有的甚至一别即成永决,再也不能再见面,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而在离别之际,人们往往会郑重地设酒饯别、吟诗话别、或是折柳相送等。来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也就是送别诗,送别诗中的题目往往有“送、别、赠”等字眼,内容丰富。
我们分享一首李白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为:老友在黄鹤楼向挥手告别,繁花如烟的三月他要去杨州,他的帆影渐行渐远,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江水浩荡,向天边奔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寓居在安陆(湖北)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便成了挚友。李白在另一首《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诗中“烟花三月”再现了那个富庶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也透露了当时繁荣的气氛,诗句意境优美,画面感一跃而上,三四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暗示了一细节:诗人一直目送着故人的行舟,即使它已经远去,诗人扔伫立在江岸,久久凝望,直到孤帆远影消失在天的尽头,唯有茫茫离别之思、伴君顺着长江水东去。李白那是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在这样子春意黯然的季节里,虽与故人离别,但心里并没有什么忧伤,相反地认为孟浩然在美景之中的这趟旅程会很愉悦。此刻的李白,我想他可能会说:我怎么会浪漫呢,浪漫的是春风,是路过的行人,是山水烟花,是即将离别的你和我。
诗歌的乐感
诗歌的乐感,讲究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形式之美。诵读诗歌的节奏划分,可按音节划分,或语意划分,韵脚在诵读时可稍长,唐代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那么。在我们朗读诗歌的时候,带有节奏感地去吟诵它,会带给我们更多美的享受和不一样的阅读体验。01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02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诵读、到细品再到有感有悟,一首唐诗便可让你在遥远的他乡与星星相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