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是七律第一?《黄鹤楼》表示不服,理由有六个:
一、一气呵成
曹丕曾说过,文以气为主,崔颢的《黄鹤楼》体现得尤为明显: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前四句读完了,基本察觉不到黄鹤的多次出现。此外,第三句多用一些仄声字,第四句还有三平尾,都不影响气势的表达。从全篇来看,起承转合均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
二、意境开阔
1.体现在虚实结合上。借传说落笔,仙去楼空,表现出世事苍茫;
2.体现在色彩缤纷上。远景白云缭绕,近景芳草萋萋,日景晴川历历,晚景烟波浩渺;
3.ou韵的使用,使得全诗空灵悠远。
三、气象万千
首联和颔联让人陷入了沉思。什么是短暂?什么又是永恒?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让人无限迷惘。然而,颈联突然从仰望星空到脚踩大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告诉我们,此时此地,眼前的一切,就是最美的,最重要的,最值得珍惜的!
四、铿锵有力
崔颢用了三个秘诀:
1.双声词的使用,比如黄鹤、复返;
2.叠韵词的使用,比如此地、江上;
3.叠音词的使用,比如悠悠、历历、萋萋。
五、主题深刻
重点体现在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这种发古思乡的情怀,让太多的人产生了共鸣,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更加富足的今天,人们更加怀念故乡,尤其是精神故乡。
六、最重要的一点:李白服了!
据说李白登黄鹤楼,想要写诗,但看见崔颢诗作,突然把笔一扔,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但如此,李白还曾模仿过崔颢的《黄鹤楼》,写了一首《鹦鹉洲》。前四句是这样说的: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看来是真心崇拜呀!
正是因为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出神入化,有人将它誉为唐七律第一。那么您心中的七律第一是《登高》还是《黄鹤楼》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