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一首《黄鹤楼》,可以说是令李白都羡慕不已,据说当年李白读到这首诗时,惊为天人;但是李白就是李白,他并不像一般人那样,送上祝福,或者是奉承的话,而是暗自较劲,想要与崔颢的《黄鹤楼》一较高低,这才有了他的这首首脍炙人口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这两首诗可以说是格律相同,而且写得都非常的好。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天才型的诗人,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活得很洒脱,在生活中放荡不羁,同时也非常的高傲,很多人他都看不上,有时还会写诗讽刺,这也正是李白最纯真的一面,作为一位诗人,李白就是这么感性;不过也只有感性的人,才能够写出那些优美的诗作来。
那么崔颢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他的一首《黄鹤楼》,更是成为了律诗里的惊艳之作,描写的很是生动,也非常的感人。李白也正是读到了这首诗之后,感动不已,这才写下了他这首同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实我们从李白很多的诗作中,便是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位很好强的人,同时也非常的自负,不过他也有这个本事,毕竟纵观唐朝有无数的诗人,可是李白则是显得别具一格,他与很多诗人完全不一样,虽然一辈子也是没有受到重用,但是他始终保持了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
李白写这首诗时,还有另一个背景,当时诗人被排挤离开长安,内心也是非常的伤感,所以他也在此诗中,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忧愁之感,以及内心的那种不满,这也正是此诗,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
诗的前两句,李白可谓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当时内心的那种忧愁,而且是一个人在凤凰台游玩,诗人面对凤凰台,内心更是生出了无限感慨,于是又以一种怀古的心情,描写了吴国当时的繁华,但是时代经远,无论是吴国,还是晋代都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李白面对此情此景,内心自然是感动不已,也非常的失落。
最后四句诗人进一步地描写到了当地的风景,以及自己内心那种深深的忧愁之感,这样的一种描写,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为生动,也更加忧愁,尤其是这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更加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不满,明明自己是有才华,但是却被排挤出了长安。这也正是李白最为忧愁的一件事情,同时也在此诗中,明确表达出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的一个看法。
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虽然是与崔颢的《黄鹤楼》一较高低,但其实更多的还是诗人表达出了一种内心的忧愁之感,当然现在有人考证,这首诗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所写的一首感伤之作,有人认为是与崔颢的《黄鹤楼》一较高低,还有人认为是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其实从这首诗来看,应当说李白也有和崔颢的《黄鹤楼》一较高低的可能,但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所作,这都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