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孩子上语文课,都要背古诗词,唐诗宋词是说烂了的词汇,唐朝的诗人数不胜数,光是大名鼎鼎这个级别的就有李白、杜甫等等人选,崔颢的名声也不小,背过《黄鹤楼》的朋友们可知道这首诗连李白都赞不绝口呢?崔颢并不是一直这么优秀的,不然他的名声就和李白一样显赫了。他的仕途要比李白顺利的多,科举考上了进士,自然而然就当上了官。
崔颢的诗也流传下来不少,根据他人生的轨迹来看,前后诗风变化极大,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唐朝这样的诗人不少,一般都和唐朝自己的国运有关,唐末的战乱让不少诗人的心中更痛,下笔更有精气神。崔颢早期的诗比较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糊弄糊弄不通文墨的人还好。他的人品也受人诟病,因为年少气盛,不去做别的正事反而在男女私情上牵扯不清,还喜欢花天酒地和小赌怡情,这些低俗的爱好也算得上古人正常的生活,只是按照诗人的标准来说,难怪他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因为诗人的心境非常重要,他一直沉迷俗物,写出来的诗自然也是俗气满满的了。
等他去了塞外,与中原截然不同的风景给他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广袤无垠的天地,一望无边的草原,风沙滚滚的大漠等等,都淬炼了他的心境和笔锋,写出来的诗也摆脱了原来的小情小爱、胭脂俗粉。真要比喻的话,就像贾宝玉不再研制胭脂,跑去骑马参军,心境大改变了。他的诗篇中出现了大唐的壮丽山河,山河背后隐含着江山的壮美无垠。崔颢落笔,写成的是山河风景,但人们能够从中看到背后的江山意味,那是盛世唐朝造就的天下。
崔颢的仕途虽然顺利摸到了门槛,却依然不得志。李白是想做官做不成,崔颢是想升官难如意,最后投身军伍,在塞外找到了自己立身之所。他的才情非常好,底蕴很足,才能在人生经历的转变中自然地淘洗出更好的铅华诗篇。如果他少年时期有的是侠气而不是俗气,也许可以成为和李白齐名之人。哪怕是他中年后在诗坛崛起,也深受世人的推崇。
唐朝写景的诗很多,这些诗人的人生阅历并不相同,但他们都能在宁静的风景中找到自我,这样的思想境界非常难得。就好像我们写作文,能将静物写得颇有意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第一,小孩子好动,很难主意一个摆设物件有什么趣味;第二,描写外型简单,写出来神采却很难,需要丰富想象力或者深厚的联想力;第三,作文的字数要求颇多,精炼很难达到字数,掺水又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别以为古人写诗的字数少,就是容易的事,他们需要将平仄韵律一一对上,这比我们按字数框定作文要难得多。
崔颢自然不会因为平仄这种单纯的技术活受限,他前半生的诗文是被自己的心境所束缚。等到后来成长了,内心沉淀了更多的事物,才走出更加广阔的人生天地。除了诗人,其他人也需要注意自己内心的变化,有时候一念之间真得至关重要,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生顺遂。好的心境可以帮你度过难关,创造奇迹;恶劣的情绪极有可能毁了原本顺利的计划,让好的变成坏的。
我们学不会崔颢写诗的本领,但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学习些经验。如果事业、感情等等方面走进了死胡同,那么换了一个地方逛逛,也许就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让人生走出一条新的道路。看崔颢,你能从《黄鹤楼》的大气中看到年少那个小家子气的他吗?人一旦脱胎换骨,就能真得摆脱过往的阴影,成为一个崭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