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白,再多的形容也没余光中先生的这一句话准确:“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论写诗,以李白的才情与豪气,应该从来不认输,可唯一有一次认怂了。
大约在30几岁时,李白漫游江夏,与好友韦冰同游当地名胜黄鹤楼。当时的李白自认诗才逆天,所以这次到黄鹤楼,他打算出大招——给黄鹤楼题一首代言诗,朋友们也翘首以待。
李白想写出一种效果,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写的一样,于是慢慢地转悠,看看之人别人写的诗句。看到一首: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署名宋之问。啧啧啧,李白内心暗笑道:读起来还行,不过就是小学生水平嘛。然后又接着转悠,又看到一首:“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署名王维,李白又是一个白眼:还大诗人呢,我不是针对你一个人啊,我想说的是,在位的各位都是渣渣。
此时,李白又看到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下李白就有些目瞪口呆了,卧槽!这是......心动的感觉?这是谁啊?居然提前把我的诗写出来了。然后一看署名:崔颢,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据记载,当时李白读罢此诗后,长叹一声,掷笔而去: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转眼一想,这么多粉丝来都来了,不写好像有点丢脸啊,但是写黄鹤楼写不出比这首好的了,那更加丢脸啊。于是跑去鹦鹉洲,写了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这首诗对于李白来说是马马虎虎的,不仅是模仿着崔颢,还差的不是一点半星。可是李白是多么骄傲的人,没过多久,李白又找了一个找回面子的机会,来到凤凰台,写下那首著名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虽然还是差了一点,但是也已经不错了,至少找回一点面子。不得不说崔颢当时是咋灵光一现,写下这首诗,让这位“诗仙”终于狼狈了一回,输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