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首义园,了解革命

甲氧沙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6472.html

从武大直奔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年代久远,不仅在全国博物馆中数一数二,更在海外享有一定声誉,成为众多博物馆发烧友的最爱。来博物馆之前心里就惦记着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越王勾践剑,以及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一进入展馆越王勾践剑便瞬间吸引了我的眼球,虽然远隔千年,依然能感受到它散发出来的凛冽和刚毅,剑身可见鸟篆铭文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想当年越王勾践就是手持这把剑驰骋沙场。

当我迷失在文物众多的曾侯乙墓展馆时,猛地一个仰视,望见了我十分期待的曾侯乙编钟,比我想象的要庞大得多,这座重公斤、青铜铸造、设计精巧的编钟,绝对能代表我国古代超凡的音乐成就,在今天这座编钟依然还能演奏。一座博物馆的分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今日的武汉就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一路走来,不仅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和记忆,这种骁勇善战的坚毅性格更融入到今日武汉人的血脉中,转换成一种豪迈的市井性格。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已成为干古绝唱,但黄鹤楼因此声名大噪,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为武汉的“江城”美誉奠定了基础。黄鹤楼屹立在蛇山上,见证着长江汉水边忙碌的武汉人,一天天变化发展的城市。

传说黄鹤楼是为军事目的而建,即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随着“江城的发展,军事建筑逐步演变成官商行旅流连吟咏的观赏楼。登临黄鹤楼顶“极目楚天舒”,龟山上现代电视塔隔江相望,形成古今的对话,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其间,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两岸忙碌的市民,在黄鹤楼下专注着各自的生活。而黄鹤楼边公路、铁路、水路纵横交错,汽车的呜呜声,火车的轰鸣声、渡轮的汽笛声,合奏成了一曲现代交响乐。

离黄鹤楼不远处便是辛亥革命博物馆,照池莉说武汉充满着古典浪漫与热血革命意识,在黄鹤楼可觅得古典浪漫,在辛亥革命博物馆便能感受到武汉人骨子里的热血革命意识。武汉人称辛亥革命博物馆为“红楼”,因为这里的建筑都是红墙红瓦。

博物馆正门,十八星军旗迎风飘扬着,释放着凛然正气,这里就是年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很多年轻人或许不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一它宣告了余年的清朝统治的瓦解,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被尊崇为“民国之门”。广场上的孙中山塑像双目凝视着远方,似乎是在等待着他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将武汉打造成如纽约、伦敦之大城市”的那一天到来。

武汉人干起革命来,轰轰烈烈;过起生活来,有滋有味。首义园毗邻辛亥革命纪念馆,历史和今天只有一步的距离,却体现着武汉人的另外一种生活文化,那就是美食。武汉人好吃,小吃品种丰富、美味可口绝对是全国有名,可能是得益于她在全国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的人会聚于此,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小吃,而且各种口味的人都能找到爱吃的小吃。当然首义园里必须尝一尝的,就是武汉出名的老字号,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五芳斋的粽子、谈炎记的水饺、老谦记的牛肉豆丝,所以说在武汉过日子,那叫活色生香、乐不思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