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东晓
刘禹锡大抵算是上承李白下启苏轼式的诗人。
读他的诗,应当备上一壶老白干,再来点儿摇滚乐什么的,当他诗中的豪气扑面而来时,大饮一口,高呼爽!这个儿劲就对了,这才不枉顾刘禹锡“诗豪”的名号。
刘禹锡还会让我常常想起一个人来。海明威笔下那个孤独的老者,他与大海奋战了一辈子,海水可以吞没他,但从未曾把他征服。
刘禹锡也是如此。杀了他,不过是引刀成一快;想让他投降,嘿嘿,做梦!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这就是一代诗豪刘禹锡。
(一)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的确是天生的,比如刘禹锡的豪气。汉高祖刘邦一曲“大风起兮尘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谓豪情万丈,这一点儿精神竟然时隔八百年又遗传到了刘禹锡身上。
唐代宗大历七年(年),刘禹锡出生在江南嘉兴。他祖籍洛阳,乃汉中山靖王刘胜(就是河北保定满城穿金缕玉衣的那位王爷,据说也是刘备的祖上)之后。
大历七年(年)真实我国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崔护等大才子们都是在此年出生,也许正是文曲星联袂下凡,才子扎堆出现,才造就大唐这一诗歌的盛世王朝。
刘禹锡出生在标准的小官僚之家,爷爷父亲都是地方小官,但江南富饶,刘家自然也吃喝不愁。虽不是柳宗元柳家般豪门世族,但也不是杜甫李贺李商隐等人可比的。
总之刘禹锡是可以安心读书,且他本就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很早便已诵读儒家经典,亦可吟诗作赋。名扬天下的诗僧皎然与灵澈游历江南,对刘禹锡的才华颇为惊叹,忍不住亲自指点。
家里有矿,又是天才,又有名师,又很勤奋,活该刘禹锡成名啊!看看我们,说要减肥,假期都懒的出门;说要赚钱,一加班就头晕头疼;说要勤奋,一看书就心慌恶心。唉,算了吧,活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这首《望洞庭》据说是刘禹锡少年时随父亲游历时所作。诺大个洞庭湖在少年刘禹锡眼里不过如同卧在盘子里的一只青螺而已——估计还不够他一口吃的。
是啊,刘禹锡,他心里装的是天下,哪里还看的上这小小的一洼水池。
鹦鹉洲头浪淘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这首《浪淘沙》应该也是刘禹锡早期的作品。写完该诗,他就直奔洛阳而却,独自狂夫不忆家,洛阳才是他的舞台。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过了黄河就是洛阳。站在黄河边,刘禹锡遥望洛阳。有风起,他羽扇纶巾,衣衫飘飘,轻声道:“洛阳,我来了。”
(九曲黄河万里沙)(二)沉舟侧畔千帆过
唐德宗贞元六年(年),18岁的刘禹锡来到洛阳,并在洛阳、长安一带游学备考,很快锋芒毕露,震惊士林。
唐德宗贞元九年(年),21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与20岁的柳宗元同榜。六年后,两人再次同榜博学鸿词科。
这两位来自南方的天才渐渐的走到了交织在一起,死亦不休。其实少年时,刘禹锡青生活的苏州与柳宗元所在的江西并不算遥远,两位年龄相差仅一岁的天才少年也许早神交已久,但古人并不像我们现在现有手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