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柳永破阵子露花倒影词中曼衍鱼龙

苏轼在赏识秦观《满庭芳》之词时曾戏曰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由此可见,柳永之《破阵子露花倒影》之作应先于秦观之《满庭芳山抹微云》,而且两词也应有所共同之处,这就宛如崔颢之《黄鹤楼》与李白之《登金陵凤凰台》,故而我花费了十多天的点滴时间亦将其做了浅析,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赏读古人之作不能总以现代词语句意去理解……

破阵子露花倒影

宋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第一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露花”,带露水的花。

“倒影”,亦作“倒景”。景,日光也。——《说文》。指天上最高处,日月之光反由下上照,而于其处下视日月,其影皆倒,故称天上最高的地方为“倒影”。

“烟”,形声。从火,因声。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芜”,(形声。从艸,无声。本义:土地不耕种而荒废。乱草丛生的地方。

“烟芜”,意为烟雾中的草丛。

“蘸”,意思是用物体沾染液体。

“碧”,绿水。

“灵沼”,《诗·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毛传:“灵沼,言灵道行於沼也。”后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

“波暖”,激荡,起水波。“暖”,“煖”,火,代表火炉;爰,代表援助。造字本义,援用火盆或火炕加温御寒。后来用“日”取代“火”,表示借晒太阳来加温御寒。“温”指加热浴盆;“暖”,指烤火或晒太阳。

这一句的意思带露之花(宫中的嫔妃)与“日”的关系是成倒影的(与日愈近,所带露水愈多,这与现实物象刚好相反)。因为要让花戴露“烟”在未耕种的草丛里“蘸”水,让“灵沼”(皇帝恩泽)之水波变的暖热。那么“露花”“烟”“芜”“灵沼”,究竟代指什么?

第二句“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金”,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

“柳”,古诗词中常用来代指美女。

“金柳”,身份贵重地位高的美女。

“摇风”,南朝梁江淹《恨赋》:“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树树”,形容柳树之多。

“系”,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彩”,形声字,从彡(shān),从采,采亦声。“采”意为“动手收集”,引申为“物品集合”。“彡”为“三”的变形,意为“多”。“采”与“彡”联合起来表示“物品种类繁多”。本义:物品种类繁多。引申义:花色繁多。各式各样。

“舫”,舟师也。明堂、月令曰:舫人,习水者,从舟,从方,会意。方亦声。——《说文》。

“岸”该字的主要字义是指水边的陆地之意,也有高大、高傲、头饰高戴,前额外露的意思。古同“犴”,乡间牢狱之意。“犴狱”。古代乡亭的牢狱,引申为狱讼之事。亦作“岸狱”。“犴舞”历史悠久。传说东海龙王生九子,其第九子不成龙却为犴,龙生水,犴生露,性凶猛,食虎豹,镇邪恶。

这一句的意思是身份高贵姿色美好的女子如柳“树树”(形容柳之多),早就隔着遥遥的河系被那舞龙舟花样繁多之“舟师”悬于下垂之乡(对食)的“岸狱”。这里作者把皇帝选美比喻“金柳招风”,把皇帝宠美比喻成“彩舫(舞龙舟之高师)”,那么他们之间隔着遥岸之距又是如何被撮合到一块的呢?

第三句“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千步”,距离。

“虹”,虹〈名〉(形声。从虫,从工,工亦声。“虫”指“龙”。“工”意为“人工”、“规整”。“虫”与“工”联合起来表示“如人工制造般规整的七彩之弧,两端插入水中,是为‘龙吸水’”。本义:形态规整的七彩之龙。

“桥”,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虹桥”,龙吸水之桥。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雁齿”,古代从提亲到议婚大都以“雁”为凭说,“雁齿”,是促成一对男女婚姻的经过。这里的“雁齿”出自唐白居易《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诗:“虹梁雁齿随年换,素板朱栏逐日修。”

“直趋”,径直奔向。

“水殿”,水宫。

这一句的意思是千步之远的龙吸水之虹桥,地位之间的悬殊全凭着“雁齿随年换”的媒说,就可以径直奔向水宫。

第四句“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绕”,缠绵。

“堤”,形声。字从土,从是,是亦声。“是”意为“对准”、“正对”,引申为“正面”。“土”指土坝。“土”与“是”联合起来表示“正对着来水方向的土坝”。

“曼衍”,散漫流衍;延伸变化。《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鱼龙戏”,古代的百戏杂耍节目的一种称呼。

“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蛇龙曼延也。”《汉书·西域传》[唐]颜师古注:“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含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

“簇”,拥着。

“娇春”,美好的春光,可爱的春光。

“罗琦”,汉张衡《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綺。”

“喧天”,形容声音很大,响彻天空。

“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

这一句的意思是缠绕于金堤杂耍鱼龙之戏,从开始的徐进到疲惫形骸,如凑丝管之乐。这里的杂耍“鱼龙戏”与上文“彩舫”花样繁多之舟师相呼相应。

第五句“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霁色”,雨后之色。

“荣光”,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花木的光泽。

“望”,wàng,亡,氓也,指流落他乡的人。王,代表挺立。亡月王组合为望,造字本义,站在高处,举目远眺。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中”,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睹”,汉字,动词,有察看,明白、懂得的意思。

圣人作而万物睹。――《易·文言传》

“蓬莱”,蓬壶。

“清”,尽,一点不剩。

“浅”,形声。从水,戔(jiān)声。本义:水不深

这一句的意思是雨后花色荣光,等待着望其回还却似乎能够看到,蓬壶已经是水浅不深。

第一句“时见”。此时可以看见。

第二句“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凤辇”,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

“宸游”,帝王之巡游。

“鸾觞”,意思是刻有鸾鸟花纹的酒杯。

“禊饮”,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树草自乐。禊饮之日在兹,风舞之情咸荡。”

“镐”,温器也。——《说文》

“宴”,宀”为“家”或者“宅”。“宀”与“妟”联合起来表示“在正午与妻子共进餐”。本义:与妻子安逸的共进午餐。

这一句的意思是皇帝正乘着“凤车”欢游,鸾杯畅饮树草自乐,抵达翠水之处与妻子于正午(日直照)共进餐(鱼水欢)。

第三句“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两两”,双双。

“轻舠”,轻快的小舟。

“画”,古代的“画”是用笔画农田边界的意思。

“楫”,形声短的船桨。同本义。短曰楫,长曰棹。

“竞”,竞”本意是角逐,互相争胜,如竞争、竞赛;争斗有时会很激烈,“竞”也指强劲,强盛。

夺;“夺”是会意字,字形从“隹”“又”“小”“衣”,意为抓到的鸟从手里飞走了,指失去、丧失。鸟儿刚飞走时有时会被人立即抓住,因此有夺取、抢夺的含义。

“锦标”,符载在《上已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中作了翔实的描写:“一号令,雷鼓而飞,千桡动,万夫呼,闪电流于目翼,羽聚生于时下,观者山立,阴助斗志……揭竿取胜,扬旗而旋。观其猛厉之气。

“霞烂”,霞光灿烂。

这一句的意思是龙楫凤车双双飞,以竞夺“锦标”之猛力使其霞光灿烂。

第四句“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罄”,形声字,从“殸”(qìng)声,声音、乐器,击缶(fǒu)有声,谓中空也。本义为器中空,《说文》,“罄,器中空也”。引申为尽,用尽。

“欢娱”,汉班固《东都赋》:“於是圣上亲覩万方之欢娱,久沐浴乎膏泽。”这里出自唐高适《别韦参军》诗:“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歌”,

《鱼藻》,《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前人的诗评将它作为赞颂周武王军民同乐之意解释,而我却觉的这首诗其实就是痛斥周幽王荒淫的生活。

“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宛转”,谓缠绵多情,依依动人。

这一句的意思是使“器中空”而欢娱,如歌《鱼藻》,反反复复缠绵不尽……

第五句“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别有”,另有。

“盈盈”,仪态美好盈盈顾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白居易《除官赴阙留赠微之》诗:“两乡默默心相别,一水盈盈路不通。”

“游女”,离家久居外乡的女子。

“委”,会意。从女,从禾。“女”表顺随,“禾”表委曲。本义:曲折。

“明珠”,《楚辞·刘向九叹·忧苦》:“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玑之坚藏。”

“争收”,争着收取。

“翠”,形声。从羽,从卒,卒亦声。“羽”指鸟羽,“卒”义为“极点”、“极端”。“羽”和“卒”联合起来表示“一种羽色极端蓝绿的鸟”。本义:翠鸟。

“羽”,羽毛,暗寓党羽。

“相将”,汉语词语,指相随;相伴的意思。

“归”,会意。从止,从妇省。本义:女子出嫁。

“远”,远去。

这一句的意思是另外还有其他仪态美好盈盈顾盼欲要离家的女子,各自为了成为随“禾”之明珠,争相收取“翠鸟”之羽毛(党羽),与其成婚相伴着一起远去。这一句与上文“金柳招风树树,参差鱼齿”相呼相应。

第六句“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渐”渐江,古水名。即今之浙江,也特指浙江中上游的新安江,南北朝后统称浙江。这里取“新安”之意。

“觉”,悟也。从见,学省声。――《说文》

“云”,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

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海”,百川会聚之处。

“沈沈”,同“沉沉”,水深貌;雨大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高诱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李善注:“沉沉,茂盛之貌也。”唐李咸用《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洞”,洞,疾流也。——《说文》

“天”,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洞天”,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

“日”,阳。

“晚”,黄昏。也暗寓时间相对要靠后。

“日晚”,日衰。

这一句的意思是被新安之人总能明白从“云海沉沉”到“日衰”黄昏改道,只是时间相对要晚一些罢了。这一句与“露花倒影”首尾相呼相应。

这首词柳永通过“露花倒影”来描写后宫嫔妃“先来后到”之从受宠到被冷落的经过,暗寓皇帝喜新厌旧之荒淫而无情,以及“后宫”之“争宠”必波及朝堂“党羽”之仕途的顺与逆……这首词作者以“彩舫”“鱼龙戏”等形象化的暗寓来将皇帝之宫帷私生活描写的绘声绘色,语言诙谐有趣,真不愧为词家一代大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