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之太白朋友篇相识满天下,知己

女人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119/4293359.html

潋潋不忘

李白性格豪爽,又喜侠客,结交的朋友甚多。

孟少府

李白从金陵到了扬州后,在扬州停留了一年,这一年里,他“散金三十万”,当钱财散尽后,不巧又生了一场大病,得到了朋友孟少府的帮助。

时值隆冬,在病榻中的李白,忧愁忧思。都说生病的时候人是最脆弱的,大诗人也不列外。孤独,忧愁又思乡。

病好了之后,这位大诗人,谢别了孟少府,启程踏上了去往安州(今天的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形容自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但是,也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这在他的婚姻篇里面再提吧。

孟浩然

孟浩然与李白的相识是在李白27岁的时候,那时候李白刚结婚一年,但是得知孟浩然进士落榜后要东游江浙,便约他在江夏(今湖北武昌)的黄鹤楼相见。

那时候孟浩然已经是40岁了,但是年龄差并不影响两位大诗人的相知,“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这里,似乎就是绝配。

李白很是仰慕孟浩然的才气,有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摆手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如此直白的表达,是李白的性格!

在三月,二人相别,依依不舍,李白看着朋友的一叶扁舟渐渐消失在浩渺的烟波中,才发现故人已经走远了。于是,有了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元丹丘,岑勋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对这句诗有着很强的记忆力,那是李白应邀去元丹丘的嵩山的颍阳山居做客,席间为了劝大家尽兴,就有了这首诗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眼里的水是奔腾不息的,是从天上来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其中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浪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太多的名句,至今仍被大家所熟知。后来也是通过好友元丹丘的引荐,李白才被玉真公主所知晓。也因此李白才得以被召入宫中,供奉翰林。

贺知章

李白奉旨入京后,结实了贺知章,两人虽有40岁的年龄差,也就是那时候的贺知章是80+岁了,二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相传二人喝酒时,花光了身上带的钱,同样是豪放爽快的贺知章二话不说,拿出腰间御赐的金龟就要作为抵押换酒,于是也就有了“金龟换酒”的美谈。

贺知章称赞李白:“子,谪仙人也!”

杜甫

公元年,李白与杜甫的相遇,是在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二人相遇在富庶而繁华的东都洛阳,此时的杜甫33岁,科举落榜,也是仕途失意,相差12岁的两位大文豪,相见甚欢,二人决意一起去游历名山大川。

在河南济源的道家十大洞天之首的王屋山,有一座司马承祯建造的阳台观,司马承祯就是当时称赞李白为“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的道家大师,当李杜二人到此地之后,司马承祯早已仙去,李白感慨万千,留下了著名的《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气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第二年的秋天,即公元年,李杜二人又在今天的山东济南相遇,二人把酒言欢,杜甫对诗仙的日日醉酒很是担忧,写了首《赠李白》规劝李白。是真朋友才会为李白担忧啊。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面对好友杜甫的劝别,李白只是轻声叹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好朋友,不必再说了,先把手里的这杯酒干了吧!

杜甫不同于李白的地方在于他的家世,杜甫的家族世代为官,宗族显赫,是李白所羡慕的。对杜甫的劝诫,李白深知二人终究还是不同道的人。不免心生叹息。

杜甫后来写了很多著名的诗,他思念这位挚友,感情真挚。“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诗酒中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人很多都是引用杜甫的诗来描述李白。

后来李白深陷狱中,杜甫忧心忡忡,“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他是李白必生的好友,是知己,有友如此,不枉此生。

高适

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他与李白的相遇,是在李白和杜甫一起游历的时候,三人相遇在今天的河南开封陈留,三位文豪同游,简直就是文坛大事,至今陈留还有“三贤祠”。

此时的高适,两次求仕失败,三位文豪都是仕途失意,二人游变为三人游,一起在今天的河南开封和商丘一带,登古吹台遗迹,眺望芒砀山~多么潇洒惬意~

著名的《梁园吟》就是这个时候创作的。“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枚乘”就是说的司马相如,他们三人游历的这里旧时是司马相如的封地,三人缅怀古迹,有感而发。“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这句写在最后的诗,依然可以看出李白心中不灭的抱负。

后来的高适,仕途顺利,在平叛安史之乱中还作了将领,但是却没有救彼时在狱中的李白。很是惋惜,原因今人也不便揣摩。可能也有不得已吧。

汪伦

在今天的安徽泾县,李白乘船又要再次远游,忽然有人在岸边唱着歌来相送。李白大受感动,一首《赠汪伦》应运而生。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从小到大都记得的诗,是但是的情景写照,也是对友情的感激之情。

至于这位汪伦,如今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或许是敬仰李白的一位粉丝,听得李白要走,特来送别。

郭子仪,宋若思

这两位是李白入狱时的贵人,正式这2位和李白夫人宗氏合力才将李白救出,免于一死。

王昌龄

王昌龄虚长李白几岁,又早逝于他几年,两人的年龄彼此相当。李白称其为“王大”,王昌龄则称李白为“李十二”。

李白与王昌龄在巴陵相聚,离别之时,王昌龄作诗一首,没有赠言没有寄语,只是写出当时情景,衬托出自己的心情。

李白也曾有诗赠与王昌龄“一身竟无托,远与孤蓬征。千里失所依,复将落叶并。中途偶良朋,问我将何行。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壮士伏草间,沉忧乱纵横。飘飘不得意,昨发南都城。紫燕枥下嘶,青萍匣中鸣。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我愿执尔手,尔方达我情。相知同一己,岂惟弟与兄。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临别意难尽,各希存令名。”

李白性情豪迈,一生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在扬州的时候,送别的朋友都站满了楼宇,但是真正的朋友又有几个呢。相识满天下,知己唯二三罢了。

只有读懂了李白,才能读懂他的诗。

整理不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