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干林
扬州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之高,中国古典诗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唐宋两朝,很多文人,直接将“扬州”二字写入他们诗词作品中,如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纵游淮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宋代词人苏轼《江城子》“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南宋姜夔则直接做了标题党——《扬州慢》……
但是,如果将宣传扬州知名度的古代诗词做个排行榜,那毫无疑问,首席之位则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莫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尽管李白的这首诗没有用典,平白如话,但后世人还是对“烟花”一词理解存在歧义。《辞源》(商务印书馆年版),关于“烟花”条有三解,一是雾霭中的花,二是泛指春景,三是指妓女。那么,李白笔下的烟花到底是何种含义呢?答案是,前二者含义兼而有之。
其一,雾霭中的花。这既是泛指,也是春天气象特征的准确描述。春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雾,扬州是因水而生的城市,古人对“扬州”地名的解释,其中一说为:“近海,水扬波也”。确实,如果我们注意观察,扬州的春色往往笼罩在一片雾霭之中。
其二,泛指春景。由于春天万物复苏,百草返青,杨柳露芽,遥看草色似毡,远观柳色如烟。更兼春阳和煦,桃丹梨白,春光烟氲,如诗如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唐代诗人不止李白一人以“烟”描述春景,如杜甫《清明之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李白写过很多赠别诗,而且多有名篇佳作。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还有《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然而,相比之下,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知名度更高,诗中所表达的是他与好友孟浩然的惜别之情。南朝文人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李白这首诗中的“故人”、“孤帆”、远影”、“唯见”、“天际”等词都含有淡淡的忧伤。此时的李白,表达的是与友人分别之后惆怅和他对扬州美丽春景的回忆与畅想。
尤其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在“三月”前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意气氛渲染得至为浓郁。此前,李白是来过扬州的。扬州春天的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大江南北那看不尽、看不透的阳春烟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三月江南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出大唐盛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因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唐诗三百首》选编者蘅塘退士誉为“千古丽句。
#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