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初中6册古诗文的思想感情与把握作者

白癜风怎么能控制 http://pf.39.net/xwdt/230101/12834054.html

在古诗文中,作者往往通过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政治倾向等。本章节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初中6册古诗文的思想感情,二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技巧。

一、初中6册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上册:《观沧海》表达了曹操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了李白对友人王昌龄的深切思念、热诚关怀和对现实的愤慨。《次北固山下》表达了王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蕴含着时光流逝、新必替旧的自然理趣。《天净沙·秋思》表现了马致远漂泊天涯的愁思和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世说新语·咏雪》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表现作者对诚信、礼仪的推崇。《论语》十二章强调要坚定志向,修炼道德,自觉学习,安贫乐道,珍惜时间。《峨眉山月歌》表达了青年李白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之情。《江南逢李龟年》表达了杜甫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和对个人衰老飘零与社会凋敝丧乱的慨叹。《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抒发了岑参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诫子书》蕴含着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深切期望——希望儿子成为志向远大、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君子。蒲松龄的《狼》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传言易讹,凡事必须亲自调查,才能了解事情真相,不能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列子·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秋词》(其一)表现了刘禹锡独树一帜的“秋日胜春朝”的观点和因为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孤寂凄苦、思归念亲的急切心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抒发了陆游为国戍边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潼关》表达了谭嗣同渴望冲决罗网、摆脱束缚、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七年级下册:《资治通鉴·孙权劝学》表现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和鲁肃对进步神速的吕蒙的赏识敬重。《乐府诗集·木兰诗》既展现木兰保家卫国、英勇善战、不畏艰险、敢想敢做、淡泊名利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孝顺父母、爱护幼弟、勤劳纯朴的女儿情怀。《卖油翁》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含蓄地表达了欧阳修对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低调谦逊者的赞赏,对恃才傲物、傲慢无礼者的批评。《竹里馆》表现了王维隐者的闲适情趣、高雅闲淡的气质、清幽澄静的心境和宁静淡泊的心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李白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逢入京使》抒写了岑参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和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晚春》表达了韩愈对大好春光的珍惜之情,寄寓着要珍惜光阴、抓住时机创造价值的哲理。《陋室铭》表达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了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登幽州台歌》抒发了陈子昂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惆怅孤寂之情。《望岳》体现了青年杜甫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气概与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登飞来峰》表达王安石变法革新的远大政治抱负与大无畏精神。《游山西村》抒写了陆游悠闲惬意的心情与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蕴含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就能豁然开朗的境界的哲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既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也体现了他虽然脱离官场,却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热情。纪昀的《河中石兽》揭示了实践才能出真知,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泊秦淮》表现了杜牧对只知道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愤慨。李商隐的《贾生》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蕴含不要被眼前的顺境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哲理。《约客》表现了赵师秀雨夜长时间等候客人的烦闷焦急心情和约客没有到来的怅惘无奈之情。

八年级上册:《三峡》表达了郦道元对三峡壮丽风光的热爱、赞美,对三峡劳动人民(船夫、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答谢中书书》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和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记承天寺夜游》传达出苏东坡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和漫步的悠闲。《与朱元思书》表达了吴均归隐林泉、欣赏美景的心愿,委婉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的公务、一起欣赏美景。《野望》表达了王绩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失意的情绪和孤独抑郁的心情。《黄鹤楼》抒发了崔颢漂泊异乡的伤感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