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武天片中的武汉小片,有武昌汉口汉阳青山话之分。武汉方言平翘舌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鼻音边音不分,也没有儿化音。武汉这座城市正在摆脱老码头的旧时形象向国际大都市靠拢,聪明的武汉人善于学习,并且愿意努力改变自己,以融入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文明元素加入了武汉人的日常语言,比如喝酒时,很多人不在大叫大嚷,“快点,再上一瓶。”而是很绅士地对服务员说:“请再来一扎。”那么武汉话还有哪些特点呢?
一.起源归属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许多武汉人在外地,一开口说武汉话,就容易被误认为是四川人。其他属于西南官话的湖北城市还有,荆州、襄阳、十堰、宜昌、恩施等;而属于江淮官话区(楚语)的有:黄冈、孝感、黄石等;属于赣方言区的有:赤壁、咸宁、大冶等。方言片区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语音的共性特征,比较特殊的语音和地域的整体性这三点。
“武汉人不讲武汉话讲么事咧?”武汉人说武汉话天经地义,很少有人会去追问武汉话的起源。其实,武汉话是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武汉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
二.汉腔汉调
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湖广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包括武昌地区北至积玉桥,南到武泰闸,东至宝通寺,西临长江以司门口为核心的地区以及汉口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大道建港以北,汉阳大道七里庙以东片区。在建国之前,武汉三镇之间方言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一致,有细微差别,建国之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老城区方言几乎已完全相同,被汉口话所统一。青山区、洪山区方言武汉话中普通话的成分更强。各新城区与武汉主城区的语言略有差别,但是大体上与武汉话相同,因此很容易的互相沟通。其中黄陂话差一点被法定成普通话,有人用汉腔来编排电视剧,有人在挖掘武汉调曲艺,其心在于与时下流行的津腔川调一争高低,捍卫本土的方言文化。
北方寒冷多风沙,说话时口型不宜太大,因此语音中多卷舌,鼻音重;四川多山,山上山下喊话,要着力提高语言尾音,更有山体回声,悠扬委婉;江南气候宜人,说话时可以细声慢语,不会有语言障碍。
武汉当年是湖区,多数人必定靠湖而生,采摘莲藕摸些螺蚌,男人划着木筏下湖,女人烤熟了一只野鸭,会对着湖面喊叫:“回来奇楼(吃肉)……”,率直响亮。
三.三大特色
没有翘舌音。和北方大量的翘舌音相比,武汉语音中几乎找不到:zh、ch、sh、r这些翘舌音,
没有翘舌音的结果使得语音过于裸露,少了一些修饰。
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武汉话里,“陈程”不分、“身生”不分、,“真争”不分。
四.变调现象
所谓变调现象,就是指声调语言中的由调音节在一定情况下发生音调变化的情况,如我们都知道的普通话中存在两个三声(上声)连续时前一个三声念二声的现象(严格来说是变调为24·,和35·有区别)。武汉话中也有这个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上声变调
与普通话的上声变调类似,武汉话的上声也存在变调,但规则不同:
只有上声字单读或者在语言停顿的末尾,它才保持原调;其它情况均变调为22。
例:你洗了澡冇?我已经洗了澡,你咧?
前一句中的“澡”字,由于在句中,故变调为22,而后一句的“澡”保持原调,即21。
这个变调的变化幅度不明显,造成很多人在学习武汉话是出现声调方面不地道的现象,但地道武汉话母语者,则很容易区别这两者的区别。
②调化阴平
这种变调是普通话中没有的,它的规则如下:
1、叠词的称呼
如“爸爸”“爷爷”“浩浩”“婷婷”等叠音的称呼词中,第二个字一律变为阴平声,即一声;但若两字原调为上声,可变可不变,如“奶奶”“姐姐”。
2、习惯的变调
这类词没有规律,需记忆,亦为第二个字改念阴平。此处进行一定总结:
屋里角落得罗姑娘麻木笤帚里面
这个现象很类似于北京话或普通话中的轻声现象,因此语言学家推测这是由于在清朝时受满语影响造成的。
3、入派阳平现象
由于入声的消失,原来的入声字全部转为阳平(二声)的现象。这是西南官话特有的,而其他官话如北京话或普通话中,古入声字转入其它各各音调,因此有很多武汉话,普通话异读(即不能一一对应)的自出现。此类字无任何规律,需记忆,但对于母语为现今仍保留入声的粤语,吴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武汉话学习者来说,就很容易了,因为只需要把入声字全部念为阳平即可。这类字数量极其多,本文列举一些常用字,更详细的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入声字大全”。
数字里有:一,六,七,八,十。
常见物品:物,屋,笔,轴,竹,肉,雀,药,月,力,粒,客,脚
常用动词:得,乐,觉,没(沉没),接,
颜色:黑,白,绿。
助词:别,不,皆,
其它:叔,薄,落,
五.常用口语
1、你吓我
这是时下武汉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与此关联的还有口语:非洲伢的爸爸—吓(hé)老子;非洲爸爸跳绳子—吓(hé)老子一跳。
2、闹眼子
源自武汉话,黄陂话。眼子,闹眼子,两个词是有区别的,眼子,本身是指的一件事,准确来说是一件已经不被人相信的事。而闹是动作是指已经在做了。闹眼子的含义大为广泛,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结出两种含义:一种是不诚信、欺骗;另一种是胡闹、瞎闹。根据这两种意思我们可以得出,所谓眼子是指一切不诚信、欺骗和瞎胡闹所存在的结果与事实。而闹眼子是指造成一切不诚信、欺骗和瞎胡闹所存在的结果与事实的行为。注意,闹眼子是一种行为,闹最终的结果是眼子。另一说法则是由一著名的山寨版配音的恶搞影片出名。经常涉猎网络的网友应该看过一部经典的黄陂话恶搞片《无间道黄陂话版》。
3、挑土
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来源于麻将。因为打麻将又称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后来又扩大到的士司机的换班以及帮人做事了。
4、撮虾子
指偶尔赚点小外快,撮(或戳),相当于北京话的捣斥或广州话的炒耕,如:戳来戳去冇(音同“冒”)戳出么名堂。
5、起篓子
撒网捕鱼后,起网时捞起很多鱼。形容一下子发财了。
六.形成原因
现今的武汉话是在古代汉阳府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吸收周边迁来居民的方言而形成的不同于原先汉阳官话的方言。“上古时代的楚国语言,经过动乱和移民,融进了北方语。而到明代初期,汉江改道,汉口从汉阳分离出来,名为汉口镇,并崛起为新兴码头,但仍从属于汉阳府管辖,内部通汉阳官话,汉口镇交通的便利迅速吸引周边地区的人们来此经营、定居,逐步形成了以汉阳官话为基础、融进周边移民语言成分、具有独特色彩的汉腔。至上世纪40年代末,三镇合一,原来的方言内部的差异逐步缩小,形成基本统一的武汉话。
下面那就和大家一起练习练习武汉话的趣味吧!(1)称谓常用1、老头[te,发音为第二声](爸爸)2、姆妈=老娘(妈妈,木带鼻音)3、拐子(哥哥)4、侨资(朋友)5、外外(外甥)6、伙介(伙计,朋友)7、舅辫子(=妻子的弟弟)8、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9、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才是过瘾”,“有个老几”、10、麻木(=人力三轮车,另有嗜好的意思:例如酒麻木,形容饮酒成瘾、)11、扁担(=挑夫)12、儿子(自己的儿子)13、姑娘(自己的女儿)14、儿子伢(男孩)15、姑娘伢(女孩)16、娘娘(亲叔叔的老婆,发音一声,边音liang)17、的哥(男出租车司机)18、的姐(女出租车司机)(2)生活常用1、蛮砸实(=厉害)2、苕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醒去后鼻音xin,发第三声](=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磁巴(赤裸上半身,多用于男性)8、打挑夸(全裸)9、条居(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滋皮”)12、灶妈子(蟑螂)13、奏(做)14、六,肉,绿(这几个音的词,都发楼的音)15、灰面(面粉)16、拉刮(脏)17、国拉(角落)18、抖狠(逞强)19、闹眼子=闹醒黄(瞎胡闹,走过场)20、撮白(撒谎骗人)21、板沙(闲不住)22、板(动)23、发抛/装精(类似于装B)24、造业(可怜类似)25、搓格子(搓澡,格子是指死皮)26、提提(跟班)(3)聊天常用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准确地说,冇,音同“冒”、)3、是说唦(=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读作哦丝)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一般指做事)10、豆里(=里面)11、紧搞个么斯唦(=表示一直在干么件事)12、克鸟冇(=去了没)13、敌到(=抓到)14,谁哪个(无论是哪个人)15、谁么斯(无论是哪个东西)16、贼(聪明)17、板眼(本事)18、昂(叫,喊)19、非洲人滴爸爸跳高{吓[黑](武汉话中吓发音同黑)老子一跳}
(4)吵架常用1、你莫跟OOXX“翻、(意:你不要惹我、“翻”:招惹,反对,对着干,OOXX)2、OOXX“呼你两哈的、(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2声)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3声4、你要“么昂”(唦)?(意:你想怎么样?;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很笨)6、板马日的(很脏的骂人话,含义和用法类似于“你他妈的”;“个板马”意思类似语气较轻,更为常用)7、叠误(=故意地)8、心里冇得嗽(=心里没有数、“数”读作“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②跟OOXX等倒起、、、)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楚”、“这题目满裹人”13、扳沙(=不停地动)14、拷死 (拷同敲,敲打,敲死)15、翘胯子(=①翘二郎腿②呜呼哀哉)16、不中神(=不行了)17、鬼款/瞎款(=胡说、乱讲)18、翻翘(=不服气,“翘”读1声,也用“扳沙”的意思,如长辈警告小孩子说“你莫带那里翻翘哈”)19、德罗(=得意,“德”读3声)20、掉得大(=出丑、吃亏)21、掉底子(=丢人)22、嚼叽/嚼腮/;嘀哆(díduō)(=啰哩啰嗦烦人得紧,三词大意相似)23.蛮扎得(=喜欢乱嚷嚷)24、岔(cà)巴子(=多管闲事)25、检倒(jiǎndǎo)(=收起来,不要这样了)26、扯皮(吵架,打架)
(5)形容词词汇汉语拼音释义例句屁pì小气刮气guaqì帅裙diao强(多用作感叹)喝hē(一声)非常聊撇(liaopie)(用普通话解释,大概就是简单一点,直接一点的意思)武汉人都是活雷锋(用武汉话读,挺好玩的)老张开车克武汉——擂鸟!肇事司机抖过狠——闪鸟!多亏一过武汉伢,医院钌五针——好鸟
我们乐人讲胃口滴很,
我们乐滴有得乐种人,
擂鸟人那兴抖狠、
我们乐滴都是武汉人,
我们乐滴麻孟多滴很,
我们过早都七热(音同“乐”,读3声)干面,
我们抽烟只抽“黄鹤楼“!拐子,借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