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飘雪依依
『五言绝句◆独倚看斜阳』
押阳韵
独倚看斜阳,牵愁万里长。
西风起边雁,客梦绕江乡。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在古诗词中往往和相思、怀人、思乡联系在一起。如,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崔灏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故乡在哪儿呢?惆怅失落顿涌心头,于是感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同样宋代诗人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由见落日而触发思乡之情,把落日可见,故乡难觅的惆怅之情发挥到极致。再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为思乡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跟着历史的脚步来拜读赏析一下,这几位名家的诗词。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在崔颢写下这首七律之后的某一日,唐代“诗仙”李白也来到此地,趁兴登上黄鹤楼,远眺汉阳城、鹦鹉洲,兴之所至,欲作诗一首。在读到崔颢这首浑然天成的题诗后,李白钦羡不已,大为折服,为之敛手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竟搁笔而去。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们都说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有看到我的家。本来就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那重重暮云还来把青山密遮。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一大亮点,和杜甫《夜闻觱篥》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本意写行路难,再加写遍地战争,行路就更难了。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写作手法类似。
全诗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这首小令虽然短,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词人将藤缠树,树上落鸦,桥、桥下水、水边住家,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有序组合在一起,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跃然眼前,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原创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