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讲座第十二讲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由诗到词

——根据江南雨先生讲座录音整理

第十二讲

今天先讲两首摊破浣溪沙,又叫山花子。

摊破浣溪沙(李璟)

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又叫山花子。其实就是把浣溪沙上下片的第三句铺出三个字来。除了这一句与浣溪沙不同之外,其他所有地方与浣溪沙的结构是一样的。上节我们讲过浣溪沙的结构,所以今天就不讲它了。我把这一首词简单地串一下,重点的地方我说说,大家明白就行了。

我们结合浣溪沙的结构看这首词。“手卷珍珠上玉钩”,第一句,就是一个起头,一个人用手把珍珠帘挂在了玉钩上。你看,她把窗帘或者门帘打开了,是不是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画面呢?然后是“依前春恨锁重楼”,春恨是什么?是引起人愁怨的那些景象。第二句是紧接着第一句的。第三句承接着前两句继续展开收一下尾,“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我们前边说了,依前春恨锁重楼,这应该是一幅春景,是让人引起春天愁怨的景象,由于上了玉钩,打开了眼前遮挡的东西,才看得到。但在第二句没有明确地讲出来,而是在第三句才讲出,风里落花和春恨有什么关系呢?前人有句“一片花飞减却春”,从开始没有花到慢慢地长出花来,然后到遍地都是花,这个时候也是春天最盛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要衰败的开始,这是一个转折点。一片花飞,春天就减掉一分,风里落花,可以想见不是一片两片了,肯定是一阵风吹来,飘下一大片落花,风里的落花,谁是主呢?也就是说,到底谁能够掌握他们的命运,或者谁能够主宰它们呢?如果能主宰春天,让春天永远保持不变,不去损坏,不去衰败,那多好啊!其实这就是伤春,所以才感叹,谁能主宰啊,没有。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也改变不了它,所以这个问,表面看问得没有道理,实际上是作者一种沉痛的春恨。所以,第三句紧接着前两句又铺开了,然后说,思悠悠。思在作动词时候读平声,在作名词时候读去声,所以是思(去声)悠悠。

下面用两个对仗句来总结上片,转接下片。上句说“青鸟不传云外信”。春天又要过去了,那云外的信呢,青鸟没有传来。也就是说,不光是季节的变化引起春恨,还有另外一种原因,使得作者感觉到一种春愁。在李商隐的诗中,青鸟是传爱情信息的天使。这里的青鸟,不一定是传爱情的信息,是一种泛说。总之,远方该来的信没有来。“丁香空结雨中愁”,古人常用的关于愁的意象有很多,比如:雨中梧桐,雨中芭蕉,雨中荷花,雨中丁香,还有就是风云雨月等,它既可以是美好的欢快的,也可以是愁的,就看你笔下怎么去用它。近代诗人戴望舒《雨巷》中就写到丁香,其实它的意境很简单,就是从古诗里化来的,只是把它翻译成现代文而已。那么这两句把上片承接了,而且自然地转到具体愁上来了,上边还写春恨,这里边直接把愁露出来了。最后一句半,很有意思,“回首绿波三峡暮”,又是一个庞大的迷迷茫茫的悠远的意象。流水绿波浩浩荡荡远远地从三峡那里流过来了,然后又向天边涌去。所以是接天流。这是以景作结。那么他为什么以这个场景来总结全篇呢?因为全篇写的都是春恨春愁,那么春恨春愁是什么样子呢?他用眼前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迷迷茫茫的阔大的意向来说明,愁就有那么多。

我们再看另一首山花子。如果说,南唐的词只选一首必读,那么就是这首山花子。这首太重要了,太好了。这首到底好在哪?我们先说点题外话。李璟和李煜这父子俩不是当官当皇帝当王的料,是写词的料,所以他们父子俩醉心于艺术,无心治理国家,一直到最后国破家亡。这个历史大家都比较清楚,我们就不去细说它了。我们需要说的是,词从温韦开始,前边讲了很多,包括刚才的那首山花子,多只讲一些春愁、秋恨、闺怨等,都是一些比较香艳的内容,以这些内容为主。到了二李,境界开始扩大。有人说李煜成就比李璟大,其实我觉得不然,李璟留下来的作品不多,但就这两首词来看,刚才的那首还可以说一般,而这一首我认为它是一篇不朽的名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稍微细致地讲一下:

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第一句说:“菡萏香消翠叶残”,大家都知道,菡萏就是荷花。意思就是荷花已经陨落了枯萎了,香气已经消失了。翠叶残,那碧绿色的叶子也全都枯萎了零落了。这句就是景物的具体描写。第二句接着写“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就是秋风,根据阴阳五行,西方和秋天的季节都与五行里的金同一属,所以西风就是金风、秋风。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其实就是因为西风吹起,水面荡起绿波,而愁生于绿波间,这是一种解释。但我倒宁愿这样解释:不是因为西风而起绿波,绿波荡漾而愁,而是愁生西风,愁和西风一起生出来。愁从那里来呢,表面看是从时令,荷花一般是六月开花,等到夏末的时候,秋天要起了,那么荷花,还有世间那些碧绿的、带有生机的东西也要全部结束了,伤荷花和伤春差不多。绿波既可以理解为水波,也可以理解为荷花的绿叶、荷叶起伏波纹。下一句,“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句话是很沉痛的。韶光是美丽的时光,美丽的年华。一方面讲,春没了,夏也要没了,这美好的时光也要结束了。那么同样经过一春一夏,人生的美好岁月也就渐渐消逝,人生一世不过几十个春秋,谁也不能长生不老,这也没办法的。因此,由时令的变迁而生出各种各样的愁。但是,作者在这里不说人,只说那花,说菡萏和韶光一起憔悴。其实又岂止是菡萏和韶光一起憔悴呢,人不也是随着时光的变迁不断变老了吗?所以说不堪看。为什么不堪看?经受不住,受不了。一想到这些,那种莫名的伤感,就像山一样压过来了,所以说不堪看。

我们看,这两句自然地就把前两句承接起来了,而且又递出了新的一层。然后下片转入一种回忆。那么下片为什么要回忆呢,上片提到憔悴,提到韶光,所以下片就从过去的美好往事忆起,这就是承上启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些虽然不尽是惬意但也是过去美好的韶光。最后两句是承住全篇的,过去回忆完了,回到眼前是一种什么景象呢?眼前是菡萏香销翠叶残,所以说,看了眼前,想起了过去,愁上加愁,恨上加恨,于是逼出最后一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无言了,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只有默默地倚着栏杆,默默地思索。这首词,好在哪?它把眼前景物这种自然变化的无奈,与人生之无奈,紧密地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大家可以参照这样几首诗,对照着读一下。崔颢的《黄鹤楼》和《行经华阴》,都是在讲人生的短暂,拗不过自然的规律。由此而产生的这种莫名惆怅和无奈。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行经华阴(崔颢)

岧嶤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昔人已乘黄鹤去,昔人是什么?是神仙,神仙乘黄鹤飞去了,此地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最后怎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种主题是很深刻的,换句话说,这种主题,古人也说过很多,崔颢这首是从诗的角度来说,而李璟的这首是从词的角度来说,从眼前的景物来说,这是不同的。而且诗是诗的味道,是一种沉痛、沉郁和无奈。而李璟这个,是一种缠绵不绝的愁怨,两种不一样。主题可以说都是很深刻的,所以这首我们重点讲一下。

读完他这两首,大家应该可以感觉到,已经与温韦那个时代、与温韦他们所写的内容有所不同了,内容上已经开始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讲词的时候先讲这两首,原因就在这里。

文字整理:兰若风竹秋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