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白都佩服的诗《黄鹤楼》
小朋友们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前面我们欣赏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被认为是五律当中的神作,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黄鹤楼也被称为七律中的神作。更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整个唐诗中最好的作品。我先来给大家读一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们先来看一下前面两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诗一开始就一连用了三个黄鹤,这在古诗中是很少见的。古人写诗一般很少用重复的词,甚至一个字都不会重复。而这首诗中的黄鹤两个字居然被重复了三次。但却自然,反而增加了诗的独特韵味。因此,这首诗还被称为三黄鹤。这也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吧。据说当年李白来到了黄鹤楼,看到美景诗意大发,正想写诗,突然看到黄鹤楼上有崔颢题写的《黄鹤楼》,李白大为赞叹就写了两句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是说崔颢的这首诗写的太好了,估计我李白也不能超过他,我还是不写了吧,就把笔搁下了。后人还专门在黄鹤楼旁边建了一个搁笔亭纪念李白搁笔不写的佳话。
后来李白在南京附近的凤凰山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里面有“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名句,也是像崔颢的这首诗致敬。黄鹤楼在湖北武昌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因为建在黄鹤山上而得名。传说古代的先人曾经乘着黄鹤路过这里,后人盖了黄鹤楼作为纪念。诗人崔颢来到了这里,当然也知道这个传说。所以他就从这个传说开始写诗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开头这两联诗,就引用了黄鹤楼的传说。一般我们去名胜古迹旅游的时候,也会向导游问起这个地方的传说和故事。所以,诗人很有想象力的写到,传说中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那飞走的黄鹤再也没有回到这里,千百年来只有不变的白云悠然飘过。这四句诗一气呵成,非常流畅,没有一点儿停顿。虽然出现了三个黄鹤去,感觉铿锵有力,节奏明快,有一种奔腾而下的气势,非常富有音乐美感,也不断强调了黄鹤楼的名称,加深了人们对黄鹤楼的印象。诗人登上了黄鹤楼,想起了黄鹤楼的传说,看到了白云飘过,感到世事沧桑。
接下来他写在黄鹤楼看到的具体景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站在这高高的黄鹤楼上,视野非常开阔,可以看到远方汉阳晴川阁上的碧树,也可以看得到长江中鹦鹉洲上茂密的青草。这两句诗把人们的思路从传说带到了现实。汉阳树和鹦鹉洲就是眼前的风景。诗人把现实和传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最后两句写诗人登楼远望后的感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在这黄鹤楼上站了很久了,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一直待到黄昏还是恋恋不舍,我好像有点分辨不清我的家乡在哪个方向,我只是看着烟波浩渺的江水,突然感到莫名的乡愁。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这首诗。
这首诗首先写了他听到的传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接着诗人写的他所看得到的景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然后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样,这首诗就非常好记了。
我们前面说的这首诗是唐朝最好的七律,究竟好在哪里呢?我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也便于大家理解这首诗。首先啊,这首诗的韵律美很突出,读起来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前两句出现的三黄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其实这首诗抒发的胸怀格局也非常的大气。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绝美的风景,引起了对世事变化的感慨,也引起了思乡的愁绪,但却没有丝毫颓废,而是给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感觉,非常豪迈。这首诗的用词也很精妙,每一个字都很讲究传神。所以说这首诗是古诗中韵律美、意境美、文字美的代表作。这首诗在艺术上出神入化,具有盛唐气象,历来被诗人名家所喜爱。
好了,我们再来读一下这首让李白都佩服的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