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诗文唐middot崔颢黄鹤楼

这首诗在宋代时被评为“七律第一”。传说有一天,大诗人李白到黄鹤楼游玩,他正要题诗,发现上面已经有了崔颢的《黄鹤楼》。他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再写的话也无法超越他,于是他就搁笔停写了。我们今天去武汉的黄鹤楼,会发现旁边还盖了一座搁笔亭,就是根据这个传说建造的。

我们今天可能会觉得崔颢并不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事实上他在当时是很有名的,甚至跟王维齐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里引用了《南齐书》中的传说:曾经有一位仙人骑着鹤在这里休息,后来他又乘着鹤飞走了,只留下这样一座黄鹤楼,来让大家知道曾经有仙人路过这里。这样一个故事,就给你提供了一种时空的幽渺之感,黄鹤楼曾是仙人过境之处,非常有神秘感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人的目光仿佛是随着想象中的仙人和黄鹤伸向了天空,去望向白云。可是千古之下白云依然存在,而人间已经变幻了。以白云的千载不变来衬托人世间的千年变化,涌现出了一种很强烈的历史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眼前之景,从之前的历史感中跳出来写到了自己眼前看到的一片平原。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怎么就突然从眼前的树和草就想到了乡愁,崔颢的家乡是在河南开封,他站在黄鹤楼是什么触动了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呢?这个地方,他用了一个不动声色的典故,这个典故就在“芳草萋萋”,他是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位王子他看到了满目的芳草在生长着,他就突然想起自己的家乡,因为自己已经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崔颢在这里也是因为芳草萋萋触动了乡愁。这种思乡之情就是由眼前这种春天的景象引起的。

太阳快下山了,自己还在这座楼上极目远望,可是家乡实在是太遥远。站在武汉你要望向开封还是挺困难的,所以崔颢说我什么都看不到,我只能看到江上生出的那些如烟的薄雾,而这样一种朦胧场景也能体现出他这种乡愁的怅惘和绵长。

这首诗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是写仙人世界,仙人的来去是自由自在的,乘着黄鹤就飞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凡间的人却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己作为一个游子被很多的琐事和游宦的生涯牵制,而不能回到家乡。仙人的自由与凡间的琐碎烦恼同时放在一首诗中。

还有一个问题,这首诗被宋人称为七律第一,可是颔联好像并不对仗。而根据七律的要求是讲究对仗的。而且黄鹤也出现了三次,空字出现两次,这还叫七律吗?这里其实就反映了当时初盛唐时期,律诗有一种不太严格的写法,可以用古风来写律体诗,而且人们还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所以这首《黄鹤楼》它的前四句可以说是古体诗,后四句又是律诗。它是古律参半、以古入律,这样的一种写法。

连李白和杜甫都在学习崔颢写诗的这种方式,比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杜甫的“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这样的写法其实都是按照这种方式来写律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