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这座山山上有个庙山下有个庙庙里埋葬了一个烈士
鄂州鄂城这座山有两个庙其实是一个庙里有个老和尚去世了
湖北鄂州鄂城西山,山上有个庙,山下也有个庙,其实都是一个庙,叫做古灵泉寺,也叫寒溪寺、西山寺。山上是旧庙,山下是新庙,新庙前修了广场、园林,算起来是占了八一钢铁厂的故地。从前,八一钢铁厂、西山水泥厂、磷肥厂、鄂城钢铁厂吞云吐雾,烟雾缭绕,西山就在烟尘雾霾中荡漾。
后来这些厂或者是效益不好,或者是搬迁,或者是环保改造,污染少了,奇怪的是来西山的游客也少了,西山的寒溪似乎也断流了,一些瀑布、泉水也没有了。是气候变化,还是鄂城城区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导致,不得而知。
西山号称小庐山,我觉得是在吹牛,等去了庐山,发现果真如此,因为庐山不过如此,也就那样,庐山仔细起来,其实是一座依靠诗歌、名人、历史事件闻名的人文山峰,和西湖类似。
西山历史上名人也很多,但是都没留下杰作、佳作,所作大多敷衍潦草,或不是绝品,即便苏轼也是如此。
那种靠一首诗、一篇两篇文章带火,名扬千古,风流潇洒的地方是有的,譬如黄冈黄州东坡赤壁,岳阳楼、黄鹤楼、桃花潭、桃花源、浔阳楼乃至于滕王阁。鄂城武昌鱼算是被伟人、领袖诗词带火了,加上古代孙权、孙皓的迁都、来回折腾的故事,建业水、武昌鱼算是知名,但是很多人,包括我以前都认为武昌鱼是武汉武昌区、武昌县的鱼。武昌县今天的江夏也有梁子湖,所以你甚至无法反驳。
李敖写过一本书《法源寺》,这座寺其实平淡无奇,但是历史悠久,有很多传说、故事,李敖写起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我觉得李敖的小说才华或许高于散文、随笔、杂文,甚至觉得此书可以诺贝尔。
诺贝尔不过就是几个外国人和瑞典皇家学院那几个汉学家的游戏,且存在意识形态问题,莫言诺贝尔之后,国人心结去了,莫言可以诺贝尔,中国和他一个水准、层次的其实还有十来个吧,所以诺贝尔不诺贝尔,大家包括我似乎也无所谓了。
西山寺始建于东晋,慧远挂锡于此,慧远也是净土宗的高僧和代表人物,后来去了庐山东林寺,所以西山寺也号称净土宗的江南祖庭之一。鄂东的祖庭太多了,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可见鄂东地区是一个出哲学家、思想家的地方。
西山寺也和苏轼有关,苏轼说齐安(今黄州)无名山很奇怪,团风难道没有大崎山,难道没有大别山、天堂寨、三角山、云丹山、天台山,或许那些地方以前不属于黄州。苏轼总是跑到西山、樊口、鄂城来,我过去以为他被贬,被监视居住,所以跑到西山来和这里的人吃喝玩乐,当地介于其才华、知名度,没怎么管。
现在想起来,作为团练副使,有军事、观察、防务职责,当时的樊口、西山、雷山是军事基地,诸如樊口戎、樊口祡等,樊口那时候或许属于黄州管辖,苏轼到西山、雷山、樊口或者是履行公务,督查防务,整饬军务。
苏轼在西山写过诗文,或者写过关于西山的诗文,只能说乏善可陈,他写的最好的诗文、代表作当然是赤壁,可惜张冠李戴了。不过或许赤壁就在西山、雷山,苏轼未必错。不管如何,苏轼最好的诗文和黄州、鄂城的长江江面和西山、黄州赤壁有关。
苏轼在鄂城、樊口、西山、西山寺干了些什么?具体细节不得而知,据其描述无非是登山、看梅花、吃武昌鱼、吃东坡饼、品菩萨泉、喝武昌酒等等。所以西山寺因为和苏东坡有渊源,有菩萨泉、东坡饼,菩萨泉可能早没泉水了,寒溪可能也断流,东坡饼其实也就是撒子,武昌酒也都大冶了,或许当年的武昌酒产自大冶一带,也未可知。
山上的老西山寺现存建筑大多是清末、民国时代的,湖广总督官文拨款捐修,当时他的船停靠在寒溪塘,这个塘已然消失,当年的西山一带,应该有洲尾,有长港入江口,有寒溪塘和寒溪进入长江,也有杯湖这个湖连接长江,如果是晋代、宋代,县城应该在濠塘吴王城一带。
山下的西山寺是这些年重修的,这些广场和博物馆、江滩修建了,西山显得小了许多,或许是我这些年来,去了中国太多地方,太多名山大川,所以觉得西山小了。西山寺香火还是鼎盛,在西山寺有一个烈士的墓葬,那就是彭楚藩,从前清明,总有学校、企业、单位组织祭奠烈士,接受爱国教育,顺便春游。
彭楚藩属于辛亥革命烈士,也是武昌起义的英雄人物,满清的轰然倒地似乎很突然,关于晚清历史,现在有很多更深入的研究,张之洞督鄂,建立了近代工业和军队,创办了学校、教育,湖北新军当时仅次于北洋军阀,但是革命力量汇聚,人心所向,大清终于消亡了,封建帝王、封建主义敲响了丧钟。西山庙以前似乎还有赵怡忠的墓,后来搬迁了,记忆不清了。
作为净土宗的祖庭之一,西山寺有很多传说、故事,和许多历史名人有关,譬如孙权、陶侃。陶侃曾经在海里打捞到一尊文殊佛像,运送到西山寒溪寺供奉,后来他要去九江,这佛像却搬不动。这个故事、传说和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佛像有些相似。苏轼有篇文字专门提到这个,且一本正经。
鄂城西山有两个庙,山上是老庙,山下是新庙,其实是一个庙,你要说古灵泉寺、西山寺、寒溪寺,其实都是一个庙,老庙里曾经有个老和尚,韩和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很多,也就是他擅长看相,具备预测能力。这也是民间传说,韩和尚有些看得准,有些未必准,这就和东方山的签一样,有人觉得灵验、准确,有人觉得不准。韩和尚已经去世了,他在白雉山那边修了一座庙。
准或者不准,其实都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时间会带走一切。关于西山寺,有很多传说、故事,今天,它平淡、平静的在那里,不动如山,转眼间,千年逝去,换了人间。
文
昆德拉传媒本部策划部南宫玄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