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三联学术通讯(id:sdx_bulletin)
坐落在武昌长江岸边的黄鹤楼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而家喻户晓。诗人登临故人离去后的空荡高楼,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江边美景,心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乡愁。这首吊古怀乡的七言律诗被历代奉为即景生情、兴发感动的杰作,即便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以它为标靶,屡次发起诗艺上的挑战。
*文章节选自《题写名胜》(商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第一章及第四章,内容有删节,小标题为另加。[元]夏永(—)《黄楼图》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文|商伟
一李白与崔颢的竞技
首先来读一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的说法。通常认为是作于李白的晚年,即年,也就是他过世的前一年。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政局依旧动荡。所以最后一联的浮云蔽日,长安不见,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只是一个眼前看到的风景,还是一个隐喻,暗含了对时局的忧虑,也表达了故国长安之思。另一个说法是这首诗写于李白年遭谗言,被赐金还山之后,具体的写作时间大致是年。在这个语境里,浮云蔽日的政治寓意,也不难理解,甚至更为恰当,因为它出自汉代陆贾的《新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看起来还是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