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北固亭
要求:符合联律,五七言均可。
简介:
北固楼,又称北固亭,坐落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六朝时,梁武帝萧衍登临此山,即曾挥笔题下“天下第一江山”。北固楼之所以有名,既是由于它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也是由于它遭遇名人,被写进名篇,内涵丰富。它建筑在形胜之地北固山上,南邻东吴铁瓮城,北临长江,形势险要,景象壮观。所以梁武帝登北固楼后赞叹说:“作镇作固,诚有其绪。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北固楼建成于东晋咸康年间(年-年)蔡谟领南徐州刺史以后,在国内历史名楼中仅比相传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年)的黄鹤楼晚一百多年,位居第二。但在长江下游的江东地区,它却是沿江所建最早的一座楼,堪称江东第一楼,可与东吴第一城铁瓮城比美。它前有梁代萧衍父子登临赋诗,后有南宋辛弃疾登亭作词。
据《梁书·武帝本纪》载,梁大同十年(年)三月,梁武帝萧衍“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萧衍有《登北顾楼》诗叙写了此游情况,并赞美北固形胜。他的儿子萧纲也作了《奉和登北顾楼》诗。而在梁武帝父子多年以后的南宋著名词人、镇江知府辛弃疾,他登北固亭所作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更使得北固楼和北固亭广为人知。
可以说,今天的人们之所以知道北固楼和北固亭,大多数是由于读了辛弃疾的这两首词。如同崔颢和李白的诗歌使得黄鹤楼名扬天下一样,辛弃疾的词作也使得北固楼扬名中外。当然,萧衍父子的诗歌和辛弃疾的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作用,也离不开北固楼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名楼名篇,相得益彰,才能流芳千古。
南宋宁宗嘉泰四年()3月,64岁高龄的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出任镇江知府。()主战派首领韩侂胄掌朝,起用一批坚决抗金的老臣,闲居二十年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辛弃疾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对韩决心北伐积极响应,但反对韩急躁冒进的伐金主张。他根据敌我双方实际情况提出三个关键原则:一曰“无欲速”,二曰“宜审先后”,三曰“能任败”。韩侂胄知道辛一向主战,胆识过人,但顾忌他个性倔强,不易驾驭,就在宁宗面前说辛年事已高,不宜放在前线带兵作战,不如坐镇京口,使前方作战无后顾之忧。年曾为联系耿京义军归宋事往返路过镇江,对此处大江锁钥的险要地势留下了深刻印象。归宋后,辛弃疾娶爱国官吏范邦彦之女为妻。范本是金国蔡州新息县令,在辛弃疾南归前一年以全县归宋,家住镇江。他们翁婿二人志趣相合,辛与妻兄范如山也十分投合,如山的儿子范炎后来又成了辛的女婿。两代姻缘,关系非同寻常。辛弃疾早年几度到镇江岳家,并结识了一些镇江好友,如周孚、吴交如、刘宰等。
古今
北望香岩静;
中分水岸幽。
天籁玉泉
横枕苍穹,一石飞楼吟雪月。
扬鞭赤壁,三山放马啸孙刘。
长亭古道
北固烟霞栖胜地;
南朝父子揭瑶天。
长亭古道
客路青山舟碧水;
雄文北固史南朝。
芝兰
千古送迎,壮观江东三岭水;
六朝歌舞,长吟京口八窗秋。
随意绿
三山胜迹三分国;
六代名流六问楼。
天籁玉泉
千古文章称北固;
六朝烟雨梦江南。
唐秀贞
历千秋风雨;
迎万里波涛。
长亭古道
入千秋绝唱;
得五岳精神。
曦曦
楼外烟霞分酒盏;
山前波浪谱英雄。
其湜
水天山色怀于抱;
草木风光酒与诗。
五月花开
倚槛对江流,感弃疾深忧,萧衍野望;
登楼观世相,明兴亡之理,物我之分。
蓦然回首梦无痕
山色潮声登北固;
金戈铁马入辛词。
清水依莲
揽一江秀色;
登千古名楼。
沂蒙山人
千古兴亡存北固;
一时豪杰叹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