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平面呈三角形的攒尖顶小亭子,专门为兰亭景区内的“鹅池”碑建造的,因此起名为“鹅池碑亭”,也称“鹅池亭”。亭前为一水池,放养数只白鹅,是为鹅池。所有这些,均源于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当地一位道士喜欢养鹅,王羲之爱鹅,便前去观赏,待返回时,王羲之提出要买几只鹅自己养。这位道士说:“您要是能为我抄写一部《道德经》,我把这些鹅送给您。”王羲之随即答应,日后以字易鹅,双方皆大欢喜。
关于这一传说还有其他版本,或长或短,均绘声绘色。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王羲之》中,还将这本《道德经》改换成了《黄庭经》。说实话,这样的改动,使得这一传说更为逼真。因为在记载王羲之墨迹的文献中,尚未看到《道德经》,而《黄庭经》和《兰亭序》一样,是在谱的。言归正传。在这座亭子中的鹅池碑上镌刻着两个大字,相传由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所书,其书写过程也蛮有趣的:这天王羲之打算写“鹅池”二字,不料“鹅”字刚写完,那边就传来接圣旨的呼声,王羲之有官职在身,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间,正在父亲身边观看写字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池”字。后人视为珍品,便将“鹅池”二字刻成石碑临摹观赏。
事实上,这两个字可能是后人从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迹中集字而成,以此成趣,也能比较一下父子二人书法风格的异同,为观摩学习书法提供样板。后人解读,又将其中的“鹅”字和真鹅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撇像鹅头,引颈高歌;一钩像鹅翅,栩栩舒展;四点像鹅掌,戏水逐波。另外,在武汉市黄鹤楼景区还有单独的王羲之“鹅”字碑亭,其前亦为鹅池,不过要比兰亭这里的鹅池大得多,其说明牌称:相传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这天他与一位书生聊天谈起鹅来,王羲之说:“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写了一个“鹅”字,后人遂在此立碑建池。你别说,王羲之还真在此地任过职,至于他写没写这个“鹅”字,那就不好考证了。这个“鹅”字和兰亭鹅池碑上的“鹅”字,在写法上也不完全相同。
还有的说,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其中有二十个“之”字极富变化,各有各的写法,这些都是王羲之从鹅的体态中得到的启示。这些说法,未免有些牵强附会。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因此关于他的书法及日常生活,后人总是说得神乎其神,就连南宋皇帝赵构也跳不出这一套路。他在《翰墨志》中提到《兰亭序》称:“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别体,就中‘之’字有二十许,变转悉异,遂无同者,如有神助。”其实即是普通人书写二十个“之”字也不会完全一样,这是书写规律。诚然,在运笔及结体等方面,普通人要远远逊于王羲之。王羲之爱鹅,史有记载。鹅池碑亭,则是在兰亭为纪念王羲之而建造的最为形象的景观之一。
在兰亭最区内还有几座亭子,其中的“墨华亭”常常被人提起,在此从一副楹联开始,说说这座亭子的故事。森林闲数新添笋,曲沼时观旧放鱼。这是墨华亭上的一副楹联,惜无款识,不知何人所书。该联为“摘句联”,源自南宋诗人陆游《书叹二首》,原句为“森林闲数新添笋,一沼时观旧放鱼”。清道光举人、书法家何绍京还书写过这两句诗,他也是当作楹联书写并送人的,款识“瘦梅二兄雅属,子愚何绍京”。何绍京,字子愚,其兄为书法大家何绍基。清嘉庆进土郑瑞麒,还曾将上句和宋代黄庭坚的“残烛贪看未见书”句集为一联。
墨华亭上的这副楹联,将陆游原句“一沼”改为“曲沼”,这样一改,使得下句更加切景合意。王羲之《兰亭序》中亦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曲水流觞是兰亭一景,而且在曲水流觞畔建有流觞亭。再说墨华亭原本就是水池中的亭子,在水中砌石为台基,这才建起墨华亭来。该亭与石桥相连,四面环廊,或许“曲沼”说的就是这个池子呢!“曲沼”在王右军祠中,“右军”本为官名,全称“右军将军”,王羲之当年做过这个官,后人遂以王右军称之,以示尊重。
这和今天称呼某些退休官员类似,虽然不管事了,但周围的人,还是习惯叫他原来的官职。王右军祠中的“曲沼”,实则是“墨池”的意思。晋卫恒《四体书势》曾言东汉张芝学习书法甚勤,“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学习书法为“临池”。宋代曾巩在《墨池记》中称:王羲之亦有墨池古迹存世。“墨华亭”之名亦由此而来。在这座亭子的匾额上,还题有一段跋语:“张陶庵先生昔访兰亭故址,于天章寺之前拟构一亭,名曰墨华,今移建于此,而仍其额。丁巳春日,陶恩沛志。”
墨华亭借山成景,这也是过去园林设计“借景”的常用法则,这山就是兰渚山。原来的天章寺位于兰渚山麓,所以在匾额跋语有“天章寺之前拟构一亭”的说法。“拟构”应该是没有建起来,但地点和名字是定下来了。后来陶恩沛オ有“今迁建于此,而仍其额”之举措。张陶庵、陶恩沛都是浙江绍兴人。张陶庵,名岱,字宗子、石公,“陶庵”为其号。时值明末清初,清兵南下,张岱避居山中,发愤著书,于文艺、史学、园林设计皆有研究,著有《陶庵梦忆》等著作。康熙初年,曾应浙江学政谷应泰之请,参与编篡《明史纪事本末》。陶恩沛为绍兴有名的富商,民国初年主持重修兰亭,同时在王右军祠内新建了这座墨华亭。墨华亭匾额题写的年月为“丁巳春日”,丁巳正月,陶恩沛与世长辞,这年即年。“丁巳春日”和“丁巳正月”为同年同月。说不定,这一匾额就是陶恩沛的遗世绝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