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被称为七律第一,但首联却被

南宋诗词评论高手严羽,评诗一向谨慎,但对这首诗却还是说了句: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清代文人沈德潜,一向爱宋词多过爱唐诗,读过这首诗后却不得不说:遂擅千古之奇;

清代文人吴昌祺甚至为崔颢鸣不平了,他觉得古人对崔颢的评价还是不够高,于是说了句“千秋绝唱,何独李唐”,在他看来崔颢凭此诗就能与李白、杜甫站在同一个高度。

然而不知是“杠精”太多,还是各路“高手”太多,这首火了千年、被古人捧上天的诗,传到现代却频频被各路网友质疑。把这首诗的名字放在网上一搜,就能看到各种讨论:质疑它的“七律第一”之名有些虚、质疑它被捧得太高等等。

这些网友到底在质疑什么?有没有道理?本期笔者就和大家扯一扯这个问题,先再来读一下这首诗: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一个质疑点,就是被众多网友揪着不放的一个问题:它的首联犯了律诗的大忌。他们认为,这首诗前两联,4句出现了3个“黄鹤”,这显然就犯了律诗的忌讳。一般来说,一首律诗别说出现同样的字,就连出现类似的意象,都不算是一首好诗。举个例子,比如你首联写的是江水,次联你如果还写水、浪,就不算好诗。

其实这一要求,不只是律诗有,就连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七绝,都一样有这样的讲究。当年诗仙李白写了首《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么牛的一首诗,却因为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全部都是写水,硬是被明代文人王世懋批评了,还叫后世文人不要模仿李白这首诗。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名家在夸崔颢时,难道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吗?显然不可能!他们自有自己的解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赵臣瑗的见解。他认为这3个“黄鹤”正是此诗的妙处,因为:

由其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运之而已矣

这话的意思是,这首诗气韵足够了,完全能承受得了3个黄鹤,这就叫“足以运之”。我们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时尚界要求穿衣不能乱搭,但真的气质到位了的姑娘,就是两件衣服叠穿,也一样是一种新潮。事实上,这样反复咏叹还达到了令全诗朗朗上口的艺术效果,以致李白后来写《登金陵凤凰台》时,也学着连用了两个“凤凰”。

第二个质疑点,就是此诗的格律问题。作为一首律诗,这首诗的格律平仄是有问题的,非但如此,就连最基本的对偶也不算工整。在他们看来,一首高水平的七律就该如杜甫的《登高》一样,8句全对,一律到底。

对此,难道咱们古代的名家就看不出来?显然也不可能!《删订唐诗解》一书认为这种写法叫“不古不律,亦古亦律”,这是对这种诗体最好的总结。这首诗前4句走的是古风,后4句走的是律诗风,这就早期的变体律诗。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当时律诗的写法及规定,还没有完全明确。大家可以翻开李白早期的律诗,其实也有很多出律之处。而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受诗体限制的写法,才让崔颢此诗自有一种古体诗的味道,这种创作方法叫:律中出古。用古法写律诗,自崔颢开始。

综上,如果硬要挑《黄鹤楼》的“毛病”,确实是有的。但任何诗体创作,都不能以词害意。条条框框的存在,本身是为了文字更有魅力,如能跟杜甫一样达到极致,自是诗中圣手。而另一些天才诗人,则从来不受格律所限制,在另一条登峰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抛开《黄鹤楼》不说,只说那个站在巅峰的男人李白,若他也拘泥于形式,哪来的《将进酒》、哪来的《秋风词》、哪来的《蜀道难》?要知道这些作品全部都是打破了前人写法的。词不害意,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咱们何必又揪着不放呢?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炼字”。“炼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是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

在这里向广大孩子、家长和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推荐这套《中国诗词鉴赏》,这套书可以对孩子进行古诗启蒙,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古诗的理解,来搞定语文题!

并且《中国诗词鉴赏》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除了文化上的干货、硬货以外,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为书籍精心撰写的推荐语,众多节目打造者的良苦用心都收录书中,与读者分享诚意之作的诞生。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鉴赏》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在接下来的第七季中大展身手,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鉴赏》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

如果你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