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
助力武昌成长
刚刚,第六批武昌区名师工作室命名授牌仪式启动
快看,武昌又有9个名师工作室成立啦
今天,第六批武昌区名师工作室命名授牌仪式,在武汉市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武昌)(V+城市合伙人大厦)举行。
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1家成员单位、黄鹤楼街办事处,以及获评第六批区级名师工作室领办人林晓红、王先东、程启明、吴崎、江应安、秦元昌、万瑛、刘民夫、魏红权参会。中共武昌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胡太荣出席并授牌。
命名授牌仪式由区人力资源局刘君副局长主持,会上宣读了《关于命名第六批“武昌区名师工作室”的通知》。
胡太荣部长为名师工作室的领办人授牌。
获评名师工作室领办人分别签订《名师工作室建设承诺书》。
获评领办人代表林晓红、江应安、秦元昌先后作表态发言。
胡太荣部长向获评“武昌区名师工作室”的领办人赠送《初心—三十五位在汉知识分子的国家情怀和奋斗故事》一书;最后,由胡太荣部长作讲话。
附:获评名师工作室领办人简介
江应安,医院副院长,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年致力于慢性肝病防治研究和消化道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主持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健康委项目6项,在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其他各种肝病的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曾分别以第二完成人和第七完成人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
林晓红,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是武昌区初中语文的领军人才,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湖北民进最美教师、获武汉市人民政府专项津贴、入选“黄鹤英才(教育)计划”、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先进个人、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工作室条件成熟,团队人员齐备,能够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王先东,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数学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从教三十余年,勤于笔耕,善于总结,在国家级和省级13家数学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所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向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人才,多人次在高考中数学满分。作为“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专家做专题报告二十多场次。受聘华中师大级卓越班课外导师。
程启明,武汉市东湖中学物理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昌区时代楷模。从教37年以来,累计担任班主任工作34年,所创造的“激情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班集体。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届都有多名学生获国家、省、市一、二、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获全国铜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竞赛“金牌教练员”。
吴崎,武昌区教育局青少年科技辅导站教培部主任,年7月获评航空航天模型国家级裁判员,是目前湖北省此项目唯一国家级裁判员。年至今,连续被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被聘任为“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总裁判长。作为国家级裁判、全国比赛总裁判长、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带领我区的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活动一直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成为我市航空航天模型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军人。
万瑛,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创将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独具特色的心理服务体系,获批湖北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达标中心的称号。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科研项目“脑神经康健的音乐治疗”科研经费万元,建立起了国内音乐治疗领域唯一一家“脑神经音乐治疗实验室”,引领学院音乐治疗专业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多年来,坚持带医院、社区和特殊教育机构进行每周两次的音乐治疗社会公益活动,共服务人群余人次,服务时长余小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秦元昌,武昌区书画协会主席,书法作品获邀参加民建湖北省委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书画展、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画作品展、第七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展出。每年组织武昌书画家进社区、进企业写春联送春福,八一建军节送文化进军营慰问官兵,军运会期间到军运村教运动员学书法,传播中华文化。多年来积极参与各类慈善活动,组织书画家创作书画小品,进行慈善义卖,所得善款用于资助贫困山区学生。
刘民夫,武昌区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潜心研究中医药技术。师从“国家名老中医”曲生教授,从医三十余年,继承家传衣钵,博采众家之长,总结现代中医特色,将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拓展到15项,培养专业治疗人员30余人,带头推广了湖北省卫生厅、总工会“八段锦”健康行工作。
魏红权,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魏红权同志在武重承担的国家重大国防军工产品生产制造中,替代许多高档数控机床磨削功能,发挥了“机械手”作用。攻克了国家“”计划项目、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航空航天项目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的技术难题,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的技术封锁,为国家战略装备的研制提供了关键的加工技术保障。参与的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为我国装配制造水平提升及国防装备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出品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武昌区融媒体中心
监审
邹芬
监制
李甜李秀娟
摄影编辑
黄梦云
文字提供
李响
投稿
dachengwuchang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