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屠呦呦屠呦呦简介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杰出贡献和事迹已被统编三科教材选入,走进中小学生课堂:
1、高中语文教材将屠呦呦获奖感言编成课文,讲述她发现青蒿素的历程。
节选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段2、被选入初中历史教材
节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介绍3、被选入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
节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喜欢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理由。
对于喜欢屠呦呦的理由,有人说是因为她在困难面前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有人说喜欢屠呦呦,是因为她富有团队精神;还有人喜欢屠呦呦是因为她对传统医药学的热爱……
我们来看下屠呦呦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于年12月7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20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的节选:
屠呦呦演讲“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黄鹤楼很多人在看到,屠呦呦这个名字时,不知道“呦呦(youyou)”怎么念。屠呦呦的名字来源于《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苹、蒿、芩”三种植物都指蒿类植物。
有人表示喜欢屠呦呦,居然是从她的名字的来由开始的:她的名字来源于中国诗歌起源集《诗经》,饱含民族文化气息。再因为她在演讲中到最后“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反复向世界同胞提及民族文化精髓之中医药学,还恰当得引用来唐代著名诗篇,让世界人民如果有机会“更上一层楼”,来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她的演讲,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爱自己民族文化、时刻不忘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屠呦呦!
喜欢一个人总有缘由,那您喜欢屠呦呦是因为什么呢,不妨一起留言来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