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盼望我的墓碑上饰着诗人的桂冠,却只要战士、宝剑和盔帽。——海涅
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清明》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以及自己的悲伤之情。
“清明节”由来已久,在这一天人们会踏青,插柳,放风筝,最重要的一点是扫墓祭祖。
中国人的宗族家庭观念由来已久,一种以父系为主的家族观念,有一定的等级区别。强大的宗族观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由古至今,中国人对先人都会持一种尊敬的态度。这一点在墓碑上的刻字上有所体现。
扫墓时,大家都会注意到碑文上常常有“故、显、考、妣”这几个字,那么这些字究竟是有什么含义呢?
讲究的古人
古人很是注重阶级,身份差。比如普通人去世用“卒”这个字,而王侯死了,就用“薨”这个字。在取名上也注意避讳。
对于死后墓碑上的刻字,那也是相当讲究。比如“故”这个字,有原因,事故,友情,死亡的意思。“缘故”“事故”“故友”“故去”都与“故”有关。那么墓碑上的“故”是何意思呢?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故人”便是友人的意思,在墓碑上刻有“故”这个字,一般是指逝去的朋友,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逝去的非直系亲属,“故”在今人的墓碑上很少见了,生活节奏的快速化,人们删繁就简,对于不那么亲的人,在历史的发展中就渐渐选择放弃掉他们。
成语“如丧考妣”形容人悲伤到极致,其中的“考”“妣”就是指父亲,母亲。碑文上的“先考”“先妣”就很好理解了,逝去的父亲或母亲,通常是指父母双方有一方离世的。
再就是“显考”“显妣”了,这也是指父母双方离世,和“先考”“先妣”有所不同的是,它形容的是父母双方都离世,注意是“都”,不是特指代表某一个人。
“显”这个字算是很特殊,它有“显圣,显赫”之意,所以它如果被单独使用,就说明逝去的人,生前在当地有一定的地位,能说得上话,拥有德高望重的名声地位。这里特指男性,即父亲生前。
还有一种变化形态,在爷爷奶奶辈,如果他们逝去的时候没有孙子,就使用“先”这个字,即“先祖考”“先祖妣”,等他们的后辈生下孩子后,就会把“先”改成“显”这个字,即“显祖考”“显祖妣”。
“显”还有很多种用法,太多就不一一阐述,总而言之,在古人的墓碑上,对于碑文刻字是十分讲究的。碑文颜色也有一定的意义在里面,比如,用黑色字体写在上面的,表示人已离世,红色朱砂写在上面的,表示人还在世,人离世,便会改成黑色。
简化的礼节
古人对于先辈可以说是十分尊重讲究了,这来源于人们对逝者的缅怀敬畏之心,还有宗族祭祀的礼节。
古人每到祭祀先祖的那一天,会准备好丰盛的祭祀品,然后跪在墓碑前,向先人诉说自己的生活境遇,常常痛哭流涕。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对于逝者的尊崇好像减淡了。现代都市,人死后火化,装进一个小小的骨灰盒里面,然后会放在公墓,就是集中埋葬逝者的一个地方,现代墓碑上就只会刻有生卒年和某某某的母亲然后姓名,可以说是很简单了。
关键的一点是,公墓会有时间限制,比如这块墓地买下来,可以有五十年的使用期,时间到后,就会把骨灰盒给挖出来,然后另作处置。
在农村,倒没有如此简洁。他们对于先辈的敬意还是值得称道的。对于逝者,他们会隆重地请“乐队”,农村里专门为逝者进行悼念的团队组织,他们会哭丧,和逝者的亲友们寄托哀思。
农村的人会专门请一个风水先生看地方,然后在那个地方造一座坟地,把逝者安葬在那里。墓碑上面也会尽可能地刻上与逝者相关的所有亲友的名字。
但是有一点不足的是,因为教育水平不高,农村的墓碑上往往会有这样那样漏洞,比如逝者是一位父亲,但是墓碑上会刻成“显考”,这就变成了死去的是双亲,而且逝者生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显”这个字就用得不恰当。长辈都会混淆的事情,希望以后别再弄错了。
小结
对于糟粕的文化我们应该摒弃,但是对于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墓碑文化算不上糟粕,我们应当传承下来,而不是盲目,过度地删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