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咖孟浩然前半生不害怕,后半生不后悔叫

文/麦大人

在盛唐的诗歌史上,诞生了风格迥异的流派,但最耀眼的莫过于李白和杜甫,他们是大唐文化的两座高峰。

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一生写了20多首诗给他,但李白对杜甫,却只是远远的欣赏。

诗仙丰神俊朗,一生寻仙访道,能进入他法眼的,也不是一般人。

那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李白曾写过一首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以表达对偶像的仰慕。

大家或许已猜到,他就是大唐山水田园诗第一人,被李白、王维视为精神偶像的孟浩然。

孟浩然是大唐唯一一位布衣诗人,也是最狂野、最任性的一个。

01

年,武则天登基前一年,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是亚圣孟子的第33代后人,老爹给儿子起的字也是出自老孟子的名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家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坐拥几千亩田产,生活殷实,奴仆成群。从小老爹就教儿子儒家典籍,诗书不离口,以后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小浩然也是聪慧过人,很早就成为了襄阳一带有名的才子,十七岁那年在本地的考试中获得高考状元。

然而,就在家人翘首以盼他取得更大成绩的时候,孟浩然却做出了一个惊人而大胆的决定——罢考。

这是演的哪一出戏?

前面不是都好好的,为什么说不考就不考了,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前功尽弃!

愤青孟浩然决绝地抛下一句:要我去为这个混账朝廷卖命,办不到!

原来就在前一年,也就是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逼迫作了15年皇帝的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唐。

原以为这回天下可以太平了,但唐中宗李显过于软弱,皇后韦氏效仿武则天,联合女儿安乐公主把他毒死了。

于是,李显的弟弟李旦第三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把自己的老爹第二次送上皇帝宝座,这就是唐睿宗。

从出生到现在,皇帝已经换了三拨,这让孟浩然感到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老爹得知消息后,气的破口大骂:我怎么会生了这个不孝之子,以后怎么去见老祖宗啊!

与家人的关系闹僵后,年少轻狂的孟浩然干脆离家出走,在二十岁不到的年纪,就跑到鹿门山过起了隐居生活,因为他最崇拜的庞德公,东汉末年就隐居在这里。

少年孟浩然不会想到,他这一个任性的决定,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遗憾,不仅一生仕途化为泡影,父子人伦之情也葬送了。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或迟或早,不可推卸,你能一力承担,那就大胆往前走。

02

现代都市生活的我们,每天被繁重的工作压力弄得喘不过气来。这时,我们就会羡慕那些不用早起上班打卡,可以睡到自然醒的人。

而孟浩然就是这种人,有时在睡梦中被山林中传来的鸟鸣吵醒,于是坐起来凝神静气,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畅快。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春晓》,语言平易直白,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描绘了一幅春光美景,令人心驰神往。

寒来暑往,一别经年,孟浩然已成长为丰神俊逸的花样美男。

恰巧这时,襄阳城内来了位歌女,名叫韩襄客,正是二八芳龄,长的楚楚动人。

一个风度翩翩,一个花容月貌,两人就这般相遇了,就像前世约定的一样,才子佳人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不发生点故事都难。

在这最美丽的年华,遇到最适合的彼此,他们恋的缠绵悱恻,爱的忘乎所以。

两人你侬我侬的时候,也会吟诗作对,互相唱和,这是孟浩然写给韩襄客的:

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

韩小姐看了不觉脸颊绯红,娇羞地也回赠一句:

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

几十年后的白乐天,也写下了类似的诗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此时的小孟也正为这件事发愁,他深知老爹的脾性,怎么过得了老爷子这一关。

一番计上心来,打定了主意后,直接跑到女方家去拜堂成亲,他以为生米煮成熟饭,那就万事大吉了。

可他还是低估了孟老爹的血性,想想自己这般任性,老爹也不能没有个性,放出狠话来:要她就没我,我要就没她。

真不愧是老孟子的后代,牛脾气上来了,爷俩就这样僵持着,谁也不服谁。

即便后来韩襄客为孟家生下了大胖小子,也没有获得孟老爹的认可。

在时间这个巨人面前,谁也不是赢家,老爷子在临终前交代家人,不得承认这个儿媳,也不要为自己守丧。

从20岁到26岁父亲病逝,六年时间里,孟浩然只和父亲见过一次面。

未能见到最后一眼,也痛失了父亲的谅解,说到底老爹就是被自己给气死的,这成了孟浩然一生难以言说的隐痛。

人生咋就这么难呢,赢了爱情,却输了亲情,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么?

03

三年丧期满后,孟浩然在家呆腻了,觉得世界这么大,于是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漫游了长江以南的吴越之地,一路结交各地的英豪俊杰,文人聚在一起,免不了吟诗作对。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遇到一朋友,想到京城长安去,没有什么比这把宝剑更能代表我的心意。

一路漫游,一路沉思,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白天躬筹交错,玩的不亦乐乎,但到了午夜梦回细思极恐,这些年一个个故交旧友纷纷考取功名,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

只有自己仍然老样子,到底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年少轻狂,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一种个性。但人到中年,生活由不得你,如果还是那般无所谓,多少有点迂腐可笑了。

年,唐玄宗已继位12年,十二生肖刚好排了个轮回。

这位雄韬伟略的帝王,通过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大唐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国富民强,百姓安乐,为了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打算去泰山封禅。

于是,李隆基带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开到洛阳,做好封禅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得知消息的孟浩然立刻北上,来到天子身边,寻思有没有合适的晋升机会。

正所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次行程没什么收获,只是混了个脸熟。

孟浩然在这里结交了很多当时的社会名流和朝廷重臣:贺知章、张九龄、王维、袁仁敬等等。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到了洛阳本想和才子相聚一番,却不想他已被流放到岭南了,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很早,不过又怎么比得上洛阳的春天呢?

这首伤感的小诗,感情真挚细腻,孟浩然不禁为友人的遭遇而喟叹。

04

心情沮丧的他,正不知何去何从,这时接到了朋友的邀请,再次南下游历了吴越风光。

路过广陵时,孟浩然与李白不期而遇,此时的李白意气风发,见到自己的偶像,完全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

孟浩然大他12岁,但两人趣味相投,把酒言欢,度过了一段美丽的时光。

分别之际,李白给偶像写了一首诗《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豪杰在还没有发达的时候,走十步有九步如同在攀登太行,咱们一起拂衣而去,管它了,万里翱翔,岂不更美?

倾诉完心里的小九九,李白继续寻找自己的江湖世界,孟浩然则带着惆怅的心情游玩未尽的旅途。

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拖着一颗疲惫的心回到家中。

曾经想不通的,现在也想通了,思忖自己这二十多年,为了心中的执念,只图自己快活,拂了父亲本意,也未能照顾妻儿,几行热泪模糊了视线。

他终于下定决心,打算去长安奋力一搏,以完成父亲遗愿。

经过数个月跋涉,孟浩然来到帝都,带着跃跃欲试的心情,走进了考场,这一回命运会眷顾这个大龄青年么?

世间有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人生的前半场,不是隐居就是游历,以致荒废了太多学业,孟浩然跟这个时代多少有些脱节。

翻着考卷上的那些策论,看着眼熟却又无从下笔,他一脸懵逼地走出了考场,结果不说也知道。

第一次科举考试,就这样铩羽而归,中年大叔孟浩然欲哭无泪,这又能怪谁呢?

正所谓那些年偷过的懒,最终也会成为你的遗憾。

05

长安城一片繁华,此时的孟浩然却无心浏览,快乐不属于他,悲伤才是。

带着失望的心情,他来到了东都洛阳,想在达官显贵里谋求一个职位,但奔走半年多,依然毫无结果。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这首《自洛之越》,表达了他当时的落魄心态,人生遍地都是苟且,唯有诗文和旅行不可辜负,于是第二次漫游吴越去了。

不管心中有多少不快,看到江南的小桥流水,名山古刹,所有的烦恼都一扫而空。

一日,孟浩然来到临安往西的建德江畔,赶到这里已经漆黑一片,只好寻觅店家住下。白天纵情山水无暇他顾,可到了夜晚,思家的情绪油然而起。

辗转难眠之际,只见天上一轮明月高悬,远处的天际竟比附近的林木还要低,凝神望着近在咫尺的孤月,他缓缓地念出了这首五绝名篇《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数年过去了,孟浩然既痴迷于当前的景色,又对未来的人生一片茫然,江南美食美景固好,但终非久留之地。

“身在曹营心在汉”,带着一颗入世的心,走在出世的路上,如此患得患失,玩起来怎会痛快?

于是他从越地返家,途径九江时,望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心中的思绪也随之飘忽,留下了《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作为山水诗的代表,孟浩然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下笔的机会。

这首诗写的很超脱,色彩素淡,浑成天成,这正是前人所称赞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淡化了景物形貌的刻画,注重传神。

同样是写庐山,李白的写法就截然不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望庐山瀑布》,直接刻画形貌。

北宋的苏轼也有写庐山的名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比起山水形貌的刻画,给我们留下更深印象的是理趣,是因景而得理。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结果就千差万别。

06

年底,这一年孟浩然45岁,带着复杂的心情,成为“长漂”一员。

其实在来长安的路上,他就写了一首“干谒诗”给当朝丞相张九龄,想通过对方的引荐,步入庙堂。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就是这首大气磅礴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成为千古“干谒诗”的典范。

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像这类带有目的性的诗作,一般都流于形式,孟浩然这首写的极度委婉,不着痕迹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写景抒情完美合二为一。

似乎这一生注定与官场无缘,应试毫无例外地再次落榜。

好友王维听了解到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就邀请他来自己的官署坐坐,两人作为山水诗的扛把子,自然不缺话题,喝喝茶,聊聊诗。

就在他们谈得正尽兴的时候,不想有人高声大喊:“皇上驾到!”

作为一介布衣的孟浩然,自然不能随意见皇帝,匆忙之间就钻到了床底下。

一进门,唐玄宗就瞥见桌上摆着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眼睛扫向王维,王大人只得如实禀报。

李隆基心情大好:“朕早就听说此人了,不想今日竟再此偶遇了!”

王维心想,这下机会来了!

孟浩然无奈,只得从床底爬出来,头上还沾了几丝蜘蛛网,对着皇帝略微尴尬地笑着。

唐明皇倒也大度,也不计较这些,颇为关切地问:“你的诗写的很好,最近可有新作,给朕瞧瞧?”

孟浩然急忙答道:“有有有……”

不知是太过紧张,还是情商太低,一张口就变成这样了: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当皇上听到第二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顿时龙颜大怒:“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明明是你不想做官,朕并没有抛弃你,怎么可以赖到我的头上呢?

撂下这句,大老板拂袖而去,孟浩然还有机会吗?

07

只见孟浩然怔在那里,抓耳挠腮涨红了脸,心中自是五味杂陈。

王维也矗在一旁,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但事已至此,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离别之际,这对知己彼此嘱咐对方要好好保重,并留了赠诗,且看孟浩然这首《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我想去寻找幽静的山林隐居,只可惜要与老朋友分别了,一股颓废的心绪溢于言表。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此生若得几个知己好友,即便一生毫无建树,也无憾了!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回了一首《送孟六归襄阳》,对于朋友的心志,他比谁都清楚。

官场险恶不适合你的,不如待在老家好好读书作诗,享受田园生活吧!

回到襄阳后,孟浩然度过了最后几年的平静生活,偶尔也去别人家作客,或与老友相聚,谈论诗歌,闲话家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去老朋友家作客,受到盛情款待,在农家小院里宰鸡烧酒,主人打开窗轩,东风敞亮,主客交谈甚欢,好一派诗意的农家生活!

这首《过故人庄》,具有浓郁的田园气息,堪比陶渊明笔下的南山气象。清淡典雅,却诗意盎然,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08

倏忽两三年过去了,孟浩然人生中最后一次机会来了,他是否能抓牢?

原来时任襄州刺史的韩朝宗,听闻当朝文坛巨擘孟浩然闲赋在家,有意向皇帝举荐,特来拜访这位大诗人。

这个韩朝宗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当朝政治圈的风云人物,以提拔后辈,举荐贤能而闻名天下。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就连狂傲不羁的李白都想结识他。

两人又是一顿痛饮,把酒言欢,秉烛夜谈,了解了孟浩然的人生遭遇后,这位父母官打定了主意,不能让如此大才埋没,自己有责任向朝廷荐举。

孟浩然自然很愉快地答应了,到了京城后,韩朝宗使劲浑身解数,终于让唐玄宗答应再见老孟一面。

可是到了约定时间,却迟迟不见孟浩然的身影。

韩朝宗只得派人去寻觅,只见老孟和一群文人吃的大快朵颐,喝的东倒西歪。

下人提醒他,别忘了和韩大人的约定,可我们的老孟半醉半醒地回了一句:“现在酒都喝了,正痛快着呢,哪有闲功夫理他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他觉得上回进京无功而返,认为这次也是白费力气。

任性的孟浩然,着实让人无语,自知辜负了别人心意,再也不敢见韩朝宗,韩大人也是一脸无奈地把他拉黑了。

09

这年春天,李白得知老孟要去扬州,于是托人捎信,两人约定在武昌见面。

登临了武昌盛景黄鹤楼后,他们一起去酒楼痛饮起来,酒至半酣之际,李白热情洋溢地吟诵出这首《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们敬重的老孟,以风流潇洒闻名于世,少年时鄙视功名,到了暮年醉卧山林。在明月之下醉态可鞠,不事君王却迷恋花草,他那高山一般的品格,在此一揖向您致敬了!

两人一生有着类似的经历,性格飘逸超然,感情似行云流水,纵情山水之间,不愿被俗世缠身,英雄见豪杰,自是惺惺相惜。

看着老孟远去的小舟,李白怅然若失,心头一热,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离别诗,并无伤感的基调,既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在这浪漫的时节,烟花三月的扬州,应该别是一番风味吧,李白的心绪不禁飘向了远方。

年,“七绝圣手”王昌龄被贬岭南,途径襄阳,就是那个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边塞诗人。

老朋友多年不见,老孟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于是准备了丰盛酒宴,以尽地主之谊。

三杯酒下肚,他不顾背生毒疮,医生千叮万嘱要忌口的禁忌,拿起筷子嚼起了美味可口的河鲜。

结果毒疮复发,就此一命呜呼,终年52岁。

作为朋友的王昌龄,估计余生都心怀愧疚。

真是天意难测,世事无常,孟浩然也为他的任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0

孟浩然一生求官不得,是大唐有记录的位诗人里,唯一没有做过官的诗人。

在求学入仕的黄金时期,他却耍个性荒废了大好时光。

等到真正想明白的时候,他已不再年轻,过了不惑之年还去跟那些年轻小伙子竞争,知识储备和个人精力都不占优势,结果可想而知。

有人说,每个人一生里,都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孟浩然也是如此,幸运之神也曾眷顾于他,只因自己的任性,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意思是,上天赐予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祸殃。

本因在入世的年纪,他却选择了出世,放弃高考机会;然而到了出世的光阴,他又想着积极入世,执着于功名。

有多少人,被执念害了一生!

孟浩然的人生,就是一盘乱棋。

正如那句话所说,如果你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那你就必须在该享受的时候,独自去拼搏。

作为成年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选择了这个因,就注定会得到那个果。

愿每个人都能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去做正确的事,而不是相反。

其实,人生不过六个字:不害怕,不后悔。

前半生不害怕,后半生不后悔,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