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孟浩然,小学生随便都能背出他写的诗:
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又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可见,孟浩然作品的流传度一点都不比王维、杜牧等人差,他在唐朝诗人圈里也是排得上号的人物。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在诗人圈里是非常独特的存在,他从来没有入过仕途,也就是没当过官。
(一)
孟浩然不是不想吃国家饭,而是想吃没吃上。
公元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阳的一个书香世家,小时候的日常就是读书练剑;少年时代跑到襄阳城郊的鹿门山隐居;成年后开始辞亲远行,到祖国各地游山玩水。
转眼到了40岁了,老突然想起:“我好像该出来找工作了,不然退休金都领不上了,但我能干啥呢?除了肚子里装了几个字,其他的一无是处。”于是,老孟决定上进赶考。
从小立志吃国家饭的考生们都是非常重视科举考试的,毕竟十年寒窗,成败在此一举。进士考试一般在春季举行,考生们大多会提前半年到京城租房,一边复习一边扩展人脉,希望在考官们面前混个脸熟。
但老孟闲散惯了,没有做长远的规划和安排,一直等到冬天才启程,还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一定会高中。
结果出乎老孟的意料,他落榜了。
(二)
但上天还是眷顾这个落榜的中年老男人,老孟来到京城后不久就认识了在朝为官的王维,俩人性情相投,很快成为了好基友。
王维带着老孟出入各种酒局饭局,想着为老孟谋求一份工作,但效果不是太好。
有一天,老孟在王维办公室喝茶,这个时候唐玄宗突然过来视察,老孟没见过这么大的领导,一下子躲到桌子下面去了。
王维脑子转得快,一边行礼一边跟唐玄宗说“皇上,微臣想给您推荐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就在桌子底下。”
唐玄宗觉得有点意思,就让老孟展示一下文笔。
按理来说,机会难得,肯定要拿出看家本领来取悦领导。也不知道老孟是不是被门夹住了,写了一首诗: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这几句诗的意思就是我想回老家,不想在这里找工作了,我没有才华,这里没有人赏识我近亲我,我长期患病,没有什么朋友。
唐玄宗被这几句诗惹怒了“我给你机会你不中用了,滚回老家去吧。”
这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就这么让老孟白白浪费了。
老孟事后想想也后悔得要死,他继续留在京城,到处参加读书会,认识了不少仁人志士,比如王昌龄、张九龄等等,但就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伯乐。
公元年,孟浩然心灰意冷,决定离开长安回老家襄阳。临走的时候,王维来给他送行,俩人虽然才认识一年,感情却比认识十年的朋友还要好。老孟留了一首诗给王维: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长安没有赏识我、愿意给我机会的人,我呆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还是回到老家去过与世隔离的隐居生活吧。
(三)
跟其他诗人相比,孟浩然的人生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提拔被贬,只有看不到头的诗和远方。
孟浩然家境不错,在襄阳有多处房产,其中有一套别墅叫涧南园,这是老孟的故居,在襄阳城郊的岘山附近。
涧南园离鹿门山很近,老孟少年时代在鹿门山隐居过,对鹿门山了如指掌。黄昏的时候,老孟会到鹿门山附近遛遛弯: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闲来无事,老孟也会去友人那里串串门: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生活在这种神仙之地,生活别提有多惬意了。
不用为生计奔波、不用为生活发愁,每天过的都是诗一般的生活,享受的就是诗一样的人生,老孟的生活就是我们这些打工人朝思暮想、日思夜想的啊。
(四)
但再好看的风景也会有看腻的时候,世界那么大,还是要去看一看。
在一个诗意的早晨,老孟收拾好行装,轻车简从朝着东南方向出发了。没过几天,老孟风尘仆仆来到了武汉,遇见了前来参观黄鹤楼的李白。
老孟和李白是旧识,这次来武汉就是受到了李白的邀请,他乡遇故友,俩人一起吃饭喝酒逛街,交流读书写诗心得。
几天后,老孟想起了此次出行的目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能再在武汉耽搁时间了,还要去江南那边看一看,于是他马上买了去扬州的船票。
李白见留不住好友,便登上黄鹤楼为目送老孟远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到了江南地区,老孟在游山玩水之余也会顺便找一下工作,给一些官员写自荐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老孟给张九龄写自荐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两人是襄阳老乡,张九龄可能会给个机会。但遗憾的是,这首诗估计太粗糙了,张九龄并没有看上眼,老孟自然也是白忙一场。
老孟一路游山玩水来到了海边,刚巧赶上了钱塘江大潮,来自内陆的老孟哪里见过这场面,惊叹之下写了一首诗: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钱塘江潮过了,就代表秋天来了,又到了游子们思乡的季节,老孟也想家了,他站在寒风里望着江上的船帆、南飞的大雁,想起了远在襄水边的家,眼泪不自觉就掉了下来: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不久之后,老孟就结束了穷游,回到了家乡襄阳。
回家之后的老孟不想再这么无所事事,于是他决定再次上京赶考。
公元年,老孟又来到了长安,但是很遗憾,老孟科考再次败北,他灰溜溜回到了襄阳,并下定决心再也不考公务员了。
(五)
公元年,韩朝宗被贬为襄州刺史,这人非常喜欢孟浩然诗,打算向朝廷举荐他。于是便设宴约老孟见面,但是老孟此时正在跟朋友喝酒,放了韩朝宗鸽子,韩朝宗气得胡子都歪了“这种没有礼貌的人,不值得我举荐。”
老孟后来写了一首诗《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给韩朝宗,表达自己的感念之心。
公元年,老孟的老乡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虎落平阳,张九龄这次特意跟老孟打了招呼,并聘请老孟到自己的幕府工作。
老孟起初很高兴,但做了没多久,他觉得工作枯燥无聊,感到十分厌倦,索性辞职回归田园生活。这是老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后一份工作。
公元年,王昌龄被贬到岭南,路过襄阳时特意去见了老孟,两位老友多年未见,自然好好好喝一杯。
当时老孟背上长了毒疮,根据医嘱不能吃海鲜。但老孟心想:“但海鲜点都点了,岂有不吃的道理,况且毒疮已经快好了,吃一点应该也不要紧。”
没想到那天之后,老孟病情迅速恶化,很快去世了。
结语
孟浩然这一生看似平庸,却也是幸运的。他出身不错,一生中似乎也没有怎么为生计发愁,整日沉浸在山水之间,过着许多人想过却过不上的悠闲生活,所以他写的田园诗总是带着一种难得悠然和气定神闲。
不惑之年步入仕途失败,孟浩然没有机会经历仕途上的大起大落,这对他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官场的险恶与腐败不是他这种单纯的人所能想象的。
他在失败后选择退隐一隅,也不失为另一种人生智慧,用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度过了平凡的一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